出自清黄燮清的《烛影摇红.题徐秋宇孝廉锦华黄叶秋灯思归图》
拼音和注音
bù duō tíng shù nòng qiū shēng , tīng dé rén xiāo shò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秋声:1.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2.陆游诗作。
不多:一点点,东西很少。不称赞。
消瘦:(形)(身体)瘦弱:身躯日见~。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原诗
日落燕台,乱鸦啼近黄昏候。
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寒到霜前雁后。
忍思量、江南病柳。画屏孤倚,一穗心焦,化成红豆。
曾记联床,夜阑愁语同搔首。
九逵烟月总相思,闲醉销魂酒。酒醒无聊依旧。
为离人、疏更偏久。未堪重忆,帐晓炉温,蜡残珠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