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作品评述

题寒江钓雪图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于清光绪十年(1884),为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画意显然取自柳宗元《江雪》诗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释氏的题诗则与柳诗大异其趣。

  起句开门见山,交待垂钓地点,“板桥”使人容易联想起温庭筠名句“人迹板桥霜”,已觉几分寒意。次句承“垂钓”写“蓑衣”,以“雪压”托出大雪纷飞景象,着意渲染寒冷气氛。第三句承“冷”字再递进一层,“水不流”说明“江寒”已达结冰地步,所咏垂钓为冰钓无疑。这三句均未正面写到钓者,而钓者冒雪垂钓的执着神态,却已从各个侧面烘托出来,气氛显然不像柳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孤寂压抑。结句“鱼嚼梅花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此句从查慎行《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诗中“忽动绿玻璃,游鱼嚼花影”点化而来,与前三句接隼无痕,使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种种形象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作者介绍

释敬安(1851-1912)近代爱国诗僧。俗名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县雁坪乡银湖塘人。少以孤贫出家,致力诗文,得王闿运指授,才思日进,入“碧湘诗社”。曾于宁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灯供佛,并烧二指使骈,自号八指头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时湖南等地发生寺产纠纷,应众邀入京请愿,到京未达目的,即卒于法源寺。生平颇有诗名,殁后杨度为刻《八指头陀诗文集》。

释敬安的著述名录

  释敬安著有《嚼梅吟》1卷、《嚼梅吟补遗》、《诗集》及文集2卷,《语录》4卷。杨度为刻《八指头陀诗集》10卷及续集8卷,《八指头陀文集》1卷。1984年,《八指头陀诗文集》由岳麓书院出版。

释敬安的生平

  释敬安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父名宜杏,母亲胡氏,世代业农。他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他7岁丧母,12岁丧父,辍学为人牧牛,常读诵于牛背上。避雨村塾,听诵唐诗“少孤为客早”之句,凄然泪下。塾师周云帆许以服杂役代学费。周殁,至富家伴读,辄受呵斥;改习工艺,常遭雇主鞭挞。感慨身世,遂于清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礼东林长老为师。在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和尚受具足戒。

  次年,闻衡阳歧山仁瑞寺恒志禅师倡苦行修道,冒雪往参,为苦行僧,执饲犬役。力行“千疮求半偈”之说,燃顶48处,燃颈至腹108处。同治十年至巴陵看望舅父,登岳阳楼。友人分韵赋诗,敬安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得“洞庭波送一僧来”诗句。诗作得王闿运指教,为王门四大弟子之一。

  光绪初东游浙江,光绪三年(1877),在宁波四明山阿育王寺佛前剜臂肉如钱者三四块,注于油中燃灯,又在佛舍利塔前烧残两指,因号八指头陀。此后7年,住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的宁波四明山天童寺,漫游吴越,自知读书少,刻苦读书识字,“四山寒雪里,半在苦吟中”,走的是一条先学诗后读书识字再写诗的特殊道路。

  光绪十年(1884)秋,闻法舰袭我基隆、闽江,顿时怒不可遏,欲亲赴国难奋击敌人,为友所阻。是年,归长沙,师事麓山寺僧笠云,继承其法。历为衡阳大罗汉寺、南岳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湘阴万福禅林及长沙上林寺等住持17年,广交名流,参加碧湖诗社,步入诗坛。光绪二十八年再至浙江,住持天童寺。在他的擘画下,撰贤任能,百废俱兴,夏讲冬禅,靡有虚岁,经过数年经营,终于使天童寺成为海内著名大刹。

  光绪三十四(1908),宁波成立僧教育会,寄禅被推举为会长。宣统四年(1912),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于上海,他又被诸山长老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在此期间,他亲赴南京,谒见临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吁请保护寺产。后来湖南安庆发生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内务部,请求回复,而民政司长抗不行文。寄禅应湘僧之请,约请各省僧界代表,赴北京请愿。寄禅于10月中旬首途,11月1日抵北京,寓宣武门外法源寺。旋与法源寺方丈道皆法师赴内务部陈情,该民政司长态度蛮横,争办有顷,未获结果,乃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车,即胸部作痛,身体不适。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已圆寂。时为1912年11月2日,世寿62。北京各界千人追悼,归葬宁波天童寺前青龙岗冷香塔。

释敬安的爱国诗僧

  释敬安学佛未忘世,当日本侵略中国时,其《寄日本罔千仞》诗中有“中日本来唇齿国,掣鲸休使海波生”句,望其能反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晚年曾掩护从事反清的栖云和尚。光绪三十二年,向前往天童寺附近采集标本的师生大声疾呼:外国侵略者“将以奴隶待我中华”,要求师生以“卧薪尝胆”、“铁杆成针”的精神唤醒“睡狮”。曾云“豺虎未平空有恨”、“国仇未报老僧羞”。《感事呈叶吏部》诗前二联:“时事空如此,神州将陆沉。宁堪忧国泪,忽上道人襟”。《江北水灾》诗,反映水灾惨象,末云:“冻饥死路隅,无人收其尸。伤心那忍见,人瘦狗独肥”。诗作把爱国忧民的思想与佛家悲悯众生的教义交融为一,故人称他为近代爱国诗僧。但他反对维新变法,说“弄权竟使朝纲紊,变法徒伤风俗情”。并歌颂清末是“尧天盛世”。闻德宗、西太后死讯,他“抢地呼天痛莫支”。其诗以五律成就较高,高淡素雅,意境清新。绝句亦多佳作,但基调比较低沉。

诗词推荐

行蹋门外泉,坐披床上云。谁将许由事,万古留与君。虚洞闭金锁,蠹简藏鸟文。萝景深的的,蕙风闲薰薰。余有世上心,此来未及群。殷勤讳名姓,莫遣樵客闻。

题画

今人藏书务书多,昔人读书病书少。藏书不读竟何用,岁老财供蠹鱼齩。俞君命意何其贤,藏书读书两相兼。有楼不肯贮风月,名以万卷非徒然。我今百念空如水,只有耽书心未死。为君作诗岂无意,一鸱时送从兹始。

题画

诗成奏入冕旒前,小谏官资骤转迁。带职喜为仙馆吏,立班常近御炉烟。清华拜命知深忝,謇谔非才愧昔贤。多谢宣城旧己,寄来新句满花笺。

题画

胡儿谁犯属车尘,圣主西巡秋复春。毳幕欲知酣战苦,六宵金甲未离身。

题画

长淮矫首得遐观,犹记当年获奉銮。万马饮淮貔虎肃,六师扈跸水云寒。欣瞻幕府莲依水,慨念神州李下冠。狼望已销归庙略,更持韵语访任安。

题画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题画

旧见恩初渥,新游刃久虚。官曹鹊树下,民版象耕馀。山迥人逢麂,江清客厌鱼。送君多怅望,云外是亲居。

题画

炷香火要深,作墨手当缓。浅士务成速,所以多後患。

题画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题画

南国冰霜晚,年华已暗归。闲招别馆客,远念故山薇。野艇虚还触,笼禽倦更飞。忘言亦何事,酣赏步清辉。

题画

我行昨出庐山西,藤竹苍苍阴虎溪。东林钟声晚出寺,高崖木叶秋平溪。白云万叠倏然合,窈眇回听清猿啼。洪州三月忆惝惚,径驾归艇轻于翳。宫亭湖东日初出,岚彩欲见一片青。烟迷沧州淼漭万余里,岩风忽落闻天鸡。屏风叠开张,浸入颇黎。沧海贯石梁,白日挂丹梯。松杉上接瀑布落

题画

壮气横秋面渥丹,男儿未遇指休弹。卖浆岂料周分国,盗粟焉知汉筑坛。胫脡未甘缠吏鞅,髑髅不信误儒冠。夜深踢起床头婢,和泪挑灯把剑看。

题画

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即捉五色笔,密勿

题画

向来文史足三冬,今与樵儿牧竖同。旧领木天良不恶,新加菜地未为穷。笔精公有词批凤,瓶罄吾无酒灌虹。老思迟于寒谷签,更烦邹律为吹丰。

题画

吴楚东南坼,风云地一隅。蹉跎暮容色,不敢恨危途。

题画

苍茫返照收,羃历寒烟起。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峦美。独有远来钟,悠扬翟微里。

题画

百二十日夏,日日无空缺。露柱带神通,灯笼呈丑拙。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

题画

太原王氏女,金陵韩守妻。戊辰年八月,葬在石城西。日为弓兮月为箭,射四时兮生改变。千年万年松柏风,悲尽死亡人不见。

题画

昨日天寒不成醉,今日天寒不成寐。醉迟得酒可强欢,寐少愁多亦频喟。紫竿苇炬闹荒城,役夫遥作鹳鸭鸣。拥衾高枕未云苦,熟听但觉令人惊。乌孙黄鹄飞不返,辽城白骨填未满。朔风萧萧吹成旗,居人何如去人远。丈夫无成霜满须,沙场万里星河疏。南墙诗翁穷据炉,北窗少年犹读书。

题画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题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