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
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
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中文译文: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在林间有一块奇特的石头,看起来像一只野兽正在悄悄地行走。
它有时像是树上的桂花,又好像正在啃食野生苹果。
石头的表面覆满了绿色的苔藓,上面还有一些细小的紫色苔藓。
看它的样子,不像是被人发现过的,何必像个囚禁者一样扎起辫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石为主题,描绘了一块奇特的石头。作者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这块石头形容得生动有趣。
诗中的“似鹿石”是作者对石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进行的描绘,用以比喻石头仿佛是一只正在林中行走的野兽。石头上的绿色藓苔和紫色苔藓构成了石头的装饰,增加了它的美感。
最后两句“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表达了作者对石头的赞美和欣赏之情。作者认为这块石头很少被人发现,它并不像其他的石头一样受到约束和限制,不需要把自己囚禁起来,也无需整理得像人扎起的辫子那样。
整体上,这首诗以写石为主题,通过对石头的形象描写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奇特之物的观察和赞叹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简练生动,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如诗如画的感觉。
作者介绍
李德裕的生平
李德裕(787—850年1月26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850年1月26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中国象棋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