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百亩清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纵饮座中遗白帢,幽寻尽处见桃花。
不堪山鸟号归去,长遣王孙苦忆家。

作品评述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亩清池傍郭斜,
A hundred acres of clear pond slanting by the city wall,
居人行乐路人夸。
Residents find joy, passersby praise.
自言官长如灵运,
He claims himself as a magistrate with exceptional talent,
能使江山似永嘉。
Able to make the land resemble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Yongjia.

纵饮座中遗白帢,
Drinking freely, leaving behind a white silk handkerchief,
幽寻尽处见桃花。
In secluded walks, peach blossoms are seen everywhere.
不堪山鸟号归去,
Reluctant to leave as the mountain birds call,
长遣王孙苦忆家。
Longing for home, like the sons of kings.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苏轼寄给兴州晁太守的一首题诗。诗中描绘了晁太守新开的古东池,位于城郭旁边,面积广阔,水清澈。这里的居民在这里游玩乐道,路过的人都赞叹不已。苏轼自称晁太守才能出众,能使整个江山变得繁荣昌盛,如同永嘉时期一样。他在座上畅饮,酒后留下了一块白色的手帕,他在幽静的地方漫步,桃花随处可见。然而,当山鸟鸣叫表示归去的时候,苏轼不舍得离开,长时间思念家乡,就像王孙一样辛苦。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古东池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美景的赞美和享受。他称赞了晁太守的才能和治理能力,认为他可以使整个江山变得繁荣昌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苏轼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细致的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诗词表达了对美好景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官员的称赞和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逸少曾留玩,人因唤右军。鸟名加爵号,不虽羽毛群。

皇华方北返,植纛指西风。蜀谓今清献,戎言昔富公。民夷两心服,勋业百年同。赠与齐温国,功高报亦隆。

世间小家数,不瘦失之寒。都未饱鲸脍,徒然烹虮肝。于今无对垒,亘古有荒坛。改竄无全句,明朝更取看。

老去柴桑昼掩关,悠然得意在南山。忘言妙处无人解,目送孤鸿天际还。

征衫初解就僧床,惠我翛然一枕凉。赤日黄尘畏途里,此君风味可能忘。

轻露沦残暑,蟾影插高寒。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九帙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锦边城,云间戌,雪中山。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鼎社年来得志閒,一杯聊复效逃禅。新诗莫漫惊流俗,恐被旁人唤皎然。

鹿巾藜杖葛衣轻,雨歇池边晚吹清。正是如今江上好,白鳞红稻紫莼羹。

銮舆临紫塞,朔野冻云飞。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心地虚时来则受,德新要似汤盘又。浊醪妙理少人知,所以伯禹恶旨酒。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

才华奔逸可能追,我识王郎自壮时。酒处每看鲸吸海,书成还想墨为池。穷交徒自怜东野,孰看于今敬道儿。莫斩诗筒数还往,人生何处不儿嬉。

行年过始衰,秋至独先悲。事往怜神魄,感深滋涕洟。百忧纷在虑,一醉兀无思。宝瑟拂尘匣,徽音凝朱丝。幽圃蕙兰气,烟窗松桂姿。我乏济时略,杖节抚藩维。山川大兵后,牢落空城池。惊沙犹振野,绿草生荒陂。物变风雨顺,人怀天地慈。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波澜暗超忽,坚白

俗外多将云作装,前花惟以醉为乡。瑶华伸玩情何极,高绝犹如登百常。

女鸾宝扇谩称工,谁识岚漪缥香踪。何事晚来慵落笔,为嗔不说妙高峰。

灵鉴匪远,诚心肃祗。是孙是享,俎实孔时。礼行乐奏,肸乡是期。云车风马,神其燕娭。

古来花貌说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一曲霓裳未终舞,金钿甲委马嵬坡。

千里同风德不孤,心秋觉月照空壶。两头坐断何生死,一点圆明异有无。木马寒嘶青草坞,泥牛春种白云区。见闻佛事谁迎背,用处全机道转枢。

年来幸得奉仙翁,开口良辰一笑同。节物催人双鬓水,人生何必慕登瀛。三方翠巘天同色,四面黄云掌样平。更著回还如蒂白,殷红时暂惬秋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