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以较此君,俯首莫敢京。

出自清代全祖望的《十四日同人聚饮宝墨斋时予家秋蕙大放同人先过赏之即赋》

出自清全祖望的《十四日同人聚饮宝墨斋时予家秋蕙大放同人先过赏之即赋》

拼音和注音

chí yǐ jiào cǐ jūn , fǔ shǒu mò gǎn jī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此君:①对竹的昵称,后亦泛指所好之物。②“这个人”的尊敬称法:此君虽逝,精神永存。③“这个人”的讽刺称法:此君恶行,人所不齿。

俯首:1.低头:~沉思。2.比喻听命顺从:~听命。

莫敢:犹莫非。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原诗

翁洲万寿香,实始见图经。

剡原与天门,嗣出放晚馨。

吾鄞太白产,尤足发地灵。

西风吹故畹,寒露长新茎。

耻为重也肥,堪拟夷之清。

何期五沃土,遇此太瘦生。

老鹤倦不支,冻蛟怯难胜。

亭亭疏影上,冉冉芳膏升。

态以羸愈媚,神缘癯更凝。

男子谅难种,幽人长利贞。

闽兰虽竞秀,终自乏娉婷。

弩张赵十使,剑舞黄八兄。

就中稍娇艳,鱼魫杂金棱。

白羊乃秋葩,风格亦平平。

持以较此君,俯首莫敢京。

嗟我亦秋客,纫佩多深情。

载哦晦翁诗,对之百感横。

仗君为书带,腰围束不盈。

仗君为砚浆,池塘水不澄。

且醉胡郎酒,花下共沉冥。

诗词推荐

谚比武夷君,来游称所闻。岩开花似染,洞出气如云。屋老残诗在,崖枯小篆焚。只疑龛室内,犹有艾轩文。

尘外情怀得自由,便推琴鹤上归舟。露寒月白关心夜,山瘦江清满意秋。却背京城无眷恋,去寻古迹有迟留。奚奴莫厌诗囊满,重纪山川烂漫游。

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山空鸟自命,林茂鹿相从。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

冷曹孤宦本相宜,山在墙南落照时。洗竹浇莎足公事,一来赢写一联诗。

平湖画鷁春无际,古寺名花色斩新。走马未同追胜处,出门翻作送行频。诗成转觉伤离绪,别去应烦说旧因。野店无人山月白,明朝尊酒更愁人。

一听履霜霜满足,再听绿水声缘谷。我行日月候春波,嫩苔沙雨侵鱼目。渔歌晚唱泛水来,天浸沧浪光可掬。坐中此意自弦生,中郎五弄人难熟。人知难熟独善弹,弹拍未终脂驾速。郑卫古来多喜闻,卒章为我歌淇奥。

轻舠簇簇水溶溶,影落空江万丈虹。溱洧更无人病涉,浮梁千载纪成功。

已知羽驾朝金阙,不用烧兰望玉京。应是易迁明月好,玉皇留看舞双成。

驿奴莫问客为谁,但报房湖水石知。象鼻卷筩和月吸,凤膺横玉倚风吹。江淮消息愁端厌,关洛功名老色欺。陶写此情须会得,行厨催唤莫教迟。

今朝云裾下星汉,明日冰轮十分满。今朝海实荐蟠桃,明日潮头千丈高。君才与月争澄爽,君气如潮同浩放。如何不着廊庙中,不是考槃岩壑样。十年立朝儿辈惊,前日欲去亲留行。我虽流落未足恨,世间那有此友生。跻堂奉觞祝耆耈,仙骨应须饮仙酒。潮声不断月长圆,岁岁来为主人寿。

瘁感之作诗菊盏萸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臞仙。应従汉武横汾日,数到刘公戏马年。对玉山人虽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王郎九日诗千首,今赋黄楼第二篇。

粉闼仙郎鬓未秋,懿文精力允佥求。新荣毫忌祠神馆,更按乔卿露冕州。楚匦贡茅纷骑置,蜀艘移粟蔽江流。富人缓役承平士,肯学研桑苦运筹。

见羊疑是已叱石,见石翻疑未叱羊。非石非羊何所见,这些意思难商量。

雨带好风匀净绿,云开暖日染娇黄。今年不识农家苦,总把阴晴属上苍。

吹箫人去行云杳。香篝翠被都闲了。叠损缕金衣。是他浑不知。冷烟寒食夜。淡月梨花下。犹自软心肠。为他烧夜香。

山馆长寂寂,闲云朝夕来。空庭复何有,落日照青苔。

樱桃花落春风暖,绿波浤浤春渚满。龟屏六曲昼梦回,红日一庭香絮乱。层楼幛云身半倚,春意扑人浓似醉。茂陵白马归不归,眼没平芜一千里。

寒峰苍削露痕晴,残雪遥疑宿冻云。茶话尚馀清绝趣,半瓯真味许僧分。

白发应同春草茎,风吹一夜满头生。欲收浮艳归根柢,故遣芳菲定老成。碧瓦晓霜怜变灭,纸窗宵月妒分明。据鞍上马非吾事,赖尔妆严意不轻。

麾节元戎祖席光,晚风吹雨借初凉。师传问讯谁书院,石刻摩挲是道乡。闻有先声来召馹,想无后会到流觞。路朝正设横经席,册府重紬辟蠹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