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至松江

深林茅屋隐渔樵,时有扁舟过石桥。
谁把客星入图画,晓风残月伴吹箫。

作品评述

《回至松江》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深山中的渔樵人的景象。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深林茅屋隐渔樵,
时有扁舟过石桥。
谁把客星入图画,
晓风残月伴吹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樵人的隐居生活。他住在深林茅屋之中,时常有小船从石桥旁经过。诗人提到了客星,暗示着渔樵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仿佛是被遗忘的存在。清晨的微风和残月伴随着他吹奏箫音,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一个隐居在深山的渔樵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茅屋、渔樵、扁舟、石桥等形象都具有浓郁的田园意境,给人一种质朴、宁静的感觉。诗中提到的客星,以及晓风和残月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意境,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行井然有序,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自然而不造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这首诗给人以舒适、恬静的感受,让人沉浸在那份与世隔绝的宁静之中,同时也唤起了对自然、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诗词推荐

暮年事业转悠悠,尽日投竿杜若洲。世上漫言天爱酒,古来宁有地埋忧?全家只合云山老,万事空惊岁月遒。褫带脱冠犹病喝,正平颇忆著岑牟。

重岚浮动光相射,峭壁横斜罅欲开。比似雁山多秀发,丰稜那复让天台。

骑虎度诸岭,入鸥同一波。香寒明鼻观,日永称头陀。

谈笑复谈笑,竟忘早与晚。翩翩凌深波,恍惚度层巘。醉身但觉轻,归路不知远。人生常如兹,百年亦易遣。

乞得雨初霁,登临一解颜。自携斑竹枝,来对白云山。月色朦胧里,溪声远近间。相留且盘礴,莫惜夜深还。

夏日山居好,虫鸣山更幽。青鞋紫藤杖,玉醴绿翁瓯。飞露吹黄葛,凉风洒白头。已知时雨顺,更有虎狼忧。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欲养蛟龙谩凿池,惟应道术两相知。论年校德予惭老,强识多闻子可师。监彼盈虚门若市,明于取舍智犹棋。干时已副宽民诏,沈俊休吟咏史诗。

社风连日舟行迟,社公有马谁能骑。不妨酌我盎中绿,依旧离骚醉读时。

渠去日一帆春水。侬到日也一帆秋水。怪道相逢,翻不是相期地。无一语,只当相逢未。霜风紧,霜叶脆。上危梯,九日层楼倚。楼头纵得潜携手,催去也,怨鹦鹉红嘴。别时真惜,住也无计。此恨绵绵,讵已每遇登高会,便洒登高泪。

细雨吹凉客袂分,青灯梦短苦思君。洞仙应快登临眼,尽向山边扫白云。

麻衣穿穴两京尘,十见东堂绿桂春。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

自笑年来为食谋,扶携百指过南州。时平四野皆青草,此地何曾解瘦牛。

予桑叶菀暗东冈,山下乱石如群羊。旧沙渐高行路断,马蹄踏散飞星光。

霞铄帘珠,云蒸篆玉,环楼婉婉飞铃。天上王郎,飙轮此地曾停。秋香不断台隍远,溢万丛、锦艳鲜明。事成尘,鸾凤箫中,空度歌声。臞翁一点清寒髓,惯餐英菊屿,饮露兰汀。透屋高红,新营小样花城。霜浓月淡三更梦,梦曼仙、来倚吟屏。共襟期,不是琼姬,不是芳卿。

淮右多良将,吾犹识祝侯。虎生能肉食,豹死有皮留。铁汉为挥涕,冰翁与雪雠。标名忠义传,荣甚复何求。

相逢驿西路,交深难别离。市桥同水泊,风雨独何之。江黑一帆没,夜寒孤梦迟。仙踪无处觅,推枕益凄其。

隋朝旧寺楚江头,深谢师僧引客游。空赏野花无过夜,若看琪树即须秋。红珠落地求谁与,青角垂阶自不收。愿乞野人三两粒,归家将助小庭幽。

江头五日舣轻舟,欲去迟迟更自留。目断旌旗暮天阔,龙峰峰上倚层楼。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