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作秦衣裳,那知汉名氏。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武陵行》

出自宋梅尧臣的《武陵行》

拼音和注音

shàng zuò qín yī shang , nǎ zhī hàn míng sh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衣裳:(口)(名)衣服。

名氏:姓名。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原诗

生事在渔樵,所居亦烟水。

野艇一竿丝,朝朝狎清泚。

忽自傍藤阴,乘流转山觜。

始觉景气佳,潜通小溪里。

常时不见春,入谷惊红蕊。

幽兴穷绿波,玩芳心莫已。

花外一峰明,林间碧洞启。

遥闻鸡犬音,渐悟人烟迩。

舍舟遂潜行,石径劣容屣。

豁然有田园,竹果相丛倚。

厖眉髽髻人,倏遇心颜喜。

尚作秦衣裳,那知汉名氏。

自言逢世乱,避地因居此。

来时手种桃,今日开如绮。

更看水上花,几度逐风委。

竞引饭彫胡,邀饮酌琼醴。

复呼童稚前,绿鬓仍皓齿。

翻遣念还茅,思归钓鳣鲔。

将辞亦赠言,勿道丘壑美。

鼓枻出仙源,繁英犹逦迤。

薄暮返苍洲,微风吹白芷。

他日欲重过,茫茫何处是。

诗词推荐

联镳行乐地,挽仰成古今。可但捧觞人,贯珠无复音。缱绻棋酒伴,电泡半销沈。何时两衰翁,话旧同清斟。

赋生期独得,素业守微班。外忝文学知,鸿渐鹓鹭间。内倾水木趣,筑室依近山。晨趋天日晏,夕卧江海闲。松风生坐隅,仙禽舞亭湾。曙云林下客,霁月池上颜。虽曰坐郊园,静默非人寰。时步苍龙阙,宁异白云关。语济岂时顾,默善忘世攀。世网余何触,天涯谪南蛮。回首思洛阳,喟然

曙阙严钟启,宵衣促漏催。云移宫扇彻,风度御香来。剑履群公侍,簪裾万国陪。小臣瞻盛美,稽首颂康哉。

萧条对秋色,相忆在云泉。木落病身起,潮平归思悬。凉钟山顶寺,暝火渡头船。此地非吾土,淹留又一年。

鳅是虾兄非善地,橘和瓣种带禳灾。乌椑不熟还无事,小艇难乘莫载来。

轻衫湿雨过淮东,鹤背功名酒一中。歇马不须寻古事,隋家陵树正秋风。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四皓再除犹且健,三州罢守未全贫。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馀。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梦游信意宁殊蝶,心乐身闲便是鱼。虽未定知生与死,其间胜负两何如。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冒暑驻轮毂,徘徊北壕上,栋宇起中央,芙蓉生四向。今吾太守乐,慰此郡人望。雨从昭亭来,水入句溪涨。蜻蜓立栏角,朱鲤吹荷浪。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心闲不竞物,兴适每倾酿。薄暮咏醉归,陪车知几两。

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唯有虹梁春燕雏,犹傍珠帘玉钩立。

烟树观前浦,风苹听远洲。等闲来上水边楼。怅望天涯、何处有归舟。香断灯花夜,歌停扇影秋。欲缄尺素说离愁。不见双鱼、空有大江流。

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地出东郊回日御,城临南斗度云车。风泉韵绕幽林竹,雨霰光摇杂树花。已庆时来千亿寿,还言日暮九重赊。

雕梁旧刻杏。香壁本泥椒。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小衫裁裹臂。缠弦搯抱腰。日光钗焰动。窗影镜花摇。歌曲风吹韵。笙簧

不食胡麻饭,杯中自得仙。隔房招好客,可室致芳筵。美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夜深唯畏晓,坐稳不思眠。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遍试江淮声藉藉,久劳荆蜀鬓苍苍。同时半已登槐棘,卒岁才能足稻粱。遗藁不为他日计,佳城尚及此丘藏。岂无后作多文胜,今我怀人泪欲滂。

侃侃太史孙,风谊美于玉。生才天岂虚,此士世所属。秦槌不敢赠,孔道以相告。一世须大舆,长途要坚毂。神天极虔恭,万姓吾骨肉。念此心迹融,永以天下福。

畴曩伊何。逝者弥疏。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譬彼樛木。蔓葛以敷

高斋独宿寝衣轻,覆簟余香似有情。门掩青苔秋淡泊,心同白露晓澄清。新诗夜得思贻友,灵药朝飡学养生。但乞闲身长似此,已将云雾等浮名。

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酌醴具举,工歌载扬。神歆六律,恩降百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