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予与伯崇伫立以俟因得二绝(其一)》
拼音和注音
hé fáng yě xiàng xī nán qù , xǐ yǐ kōng lín mù ǎi zh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何妨:(副)没有什么妨碍;不妨(多含反问意):~一试?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寒水粼粼受晚风,轻舠来往思无穷。
何妨也向溪南去,徙倚空林暮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