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赞

大悲院里趁村斋,卒死无人出地埋。
捏怪凌空摇木铎,春风处处露尸骸。

作品评述

《普化赞》是宋代释宗杲(释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普化寺僧人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大悲院里趁村斋,
卒死无人出地埋。
捏怪凌空摇木铎,
春风处处露尸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普化寺为背景,描述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景象。诗人在大悲院里趁村斋,这里可以理解为僧人们在修行中的一种活动,也是对寺院中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

诗中提到了卒死无人出地埋,这表达了僧人们对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这里的出地埋可以理解为没有人愿意处理这些死者,也可能暗示着对死亡的接受和平等对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景象。捏怪凌空摇木铎,捏怪可以理解为塑造一些怪异的形象,而凌空摇木铎则是一种超越常规的行为。这里的木铎是佛教中的法器之一,一般用来敲击,发出悦耳的声音。通过这种描述,诗人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突破了现实的束缚。

最后两句春风处处露尸骸,则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春风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而处处露尸骸则表达了死亡无所遁形的现实。这种对春风和死亡的对比,使得诗词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总的来说,《普化赞》通过描绘普化寺中的景象,凸显了生命与死亡的对比,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珍视。诗中运用了一些奇特的形象和比喻,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虔诚和对死亡的超越,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领得春光在帝家,早从深谷出烟霞。闲栖仙禁日边柳,饥啄御园天上花。睍睆只宜陪阁凤,间关多是问宫娃。可怜鹦鹉矜言语,长闭雕笼岁月赊。

有车班班,有来自东。子曰予耄,落此新宫。

醉罢见明月,照我还照君。如何君不见,只见天边云。

东风吹动看梅期,箫鼓联船发恐迟。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布席三峨见,升堂二妙来,端须置尊酒,一为洗尘埃。翔雪吴江渡,薰风汉殿开。往还虽万里,亲得到蓬莱。

修竹藏精舍,香林绕化城。窗中九峰秀,门外五湖平。绿树凉云合,丹枫夕照明。祗缘山太静,易得感秋声。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先生抱衰疾,不起茂陵间。夕临诸孤少,荒居吊客还。遗文禅东岳,留语葬乡山。多雨铭旌故,残灯素帐闲。乐章谁与集,陇树即堪攀。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邻鸡三唱趣行舟,霜结银花满树头。好景留人归未得,客愁一半是吟愁。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符离既班师,北讨意颇阑。志士虽有怀,开说常苦艰。诸将初北首,易水秋风寒。黄旗驰捷奏,雪夜夺榆关。

韶阳一击最新奇,闹市门头直面提。倒岳倾湫全正令,电火石火去难追。

莫问南枝与北枝,幽香先与小春期。直从的皪寒梢数,看到飘零似雪时。

京洛重新年。复属月轮圆。云间璧独转。空里镜孤悬。万方皆集会。百戏尽来前。临衢车不绝。夹道阁相连。惊鸿出洛水。翔鹤下伊信。艳质回风雪。笙歌韵管弦。佳丽俨成行。相携入戏场。衣类何平叔。人同张子房。高高城里髻。峨峨楼上妆。罗裙飞孔雀。绮带垂鸳鸯。月映班姬扇。风飘

山中好,末后称三冬。纸帐蒲团香淡碧,竹炉茶灶火深红。交袖坐和冲。人如梦,百岁等闲中。梅蕊绽时泉脉动,雪花飞处雁书空。一醉待春

呼吁频烦扣大庭,汉臣应笑次公醒。襟披海色粘天碧,旆拔山容插地青。万顷冰花凝晓月,半泓云叶护残星。椒盘剩有家园酒,箫鼓那堪塞上听。

鸡已参差唱,窗才纔曨明。高林风不止,丛竹露如倾。梦为多难记,诗缘嬾少成。晨兴了无事,散发遶阶行。

春事寂。苦笋鲥鱼初食。风卷绣帘飞絮入。柳丝萦似织。迅速韶光去急。过雨绿阴忧湿。回首旧游何处觅。远山空伫碧。

莫放微云点太清,欲将游目泫孤亭。十年去国心长赤,一月看山眼未青。多病情怀千日酒,穷途生事五侯鲭。谩游踪迹随方寄,更觉轻於水上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