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李鸿章的《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其一)》
拼音和注音
jiǔ tiān chāng hé jiào néng kāi , dà dì bō lán wǎn dé hu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大地:1.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回春。阳光普照~。2.代指地球:~测量。
九天: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九地(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形容差别极大)。
波澜:(名)大的波浪,常有比喻用法:台风大作,海水涌起~|~壮阔的群众爱国运动。
地波:沿地面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地波,又叫表面波。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原诗
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
沟壑余生千里转,沙场战骨几人埋。
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
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