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净院避暑呈陆子履学士

九衢车马嚣嚣地,偶过禅房得暂间。
畏景未移天正午,凉风已到殿中间。
瓜余玉箸鹢烦肺,冰满银壶照病颜。
向晚斗城趋禁直,怳疑身不在尘寰。

作品评述

《普净院避暑呈陆子履学士》是宋代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天里来到普净院避暑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清凉的渴望和对禅房的赞美。

诗词中描绘了忙碌的车马在繁忙的大街上嘈杂行驶,作者偶然经过禅房,得以暂时停留。虽然正午的烈日仍然让人感到炎热,但凉风已经吹进了殿中间,给人一丝清凉。

诗中以瓜和玉箸、鹢和烦肺、冰和银壶作对比,瓜和箸象征着夏季的热气和俗世的烦扰,而鹢和烦肺则象征着凉爽和宁静。冰满银壶的形象照亮了病患者的脸庞,也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的渴望和对疾病的抚慰。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匆忙前往斗城,趋向禁直的情景。这里的斗城和禁直都是指官府,作者在急速行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的身体并不在尘世之中。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描绘出一个夏日避暑的场景。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对禅房的赞美以及对尘世的疑惑。这首诗既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禅宗的热爱,又通过对疾病和尘世的思考,蕴含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珪(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爲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何处难忘酒,长安喜气新。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省壁明张榜,朝衣稳称身。此时无一醆,争奈帝城春。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此时无一醆,何以叙平生。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小院回罗绮,深房

老天动是一年晴,怪底游人不出城。湖上几时无好况,堤边近日少吟声。草深盍放牛羊牧,水涸难寻鸥鹭盟。但得孤山梅不死,其他风物弗关情。

公子翩翩出世贤,少时术业已成全。闲中道义轻三事,醉里文章敌八仙。客舍寒垆聊可拥,县楼昏鼓不须传。河阳花发期相过,即是新年换故年。

月华只是寻常月,如何入秋顿清绝。泼在中庭满地冰,飞上寒窗一堂雪。今霄无雨风亦无,凉气却如风雨余。九州四海几人看,作意独来寻老夫。仙人餐霞燕朝日,老夫不顾受此术。不如掇月入杯中,酒浪月波供一吸。老夫病肺怯清秋,对酒不饮月莫愁。老夫未眠月未落,相伴且到三更头。

自从瞥见如花面,晓夜相思肠欲断。分明咫尺远如天,何似同心作方便。

歌彻郎君秋草。别恨远山眉小。无情莫把多情恼。第一归来须早。红尘自古长安道。故人多。相思不比相逢好。此别朱颜应老。

怀橘悲何及,芸瓜老不任。摘来先庙祭,洒泪向松阴。

尘氛不可到,深注五城楼。素瑟少今韵,仙春无俗秋。晨杯三秀洁,夜檠九光流。顺报通霄极,纷纶瑞福遒。

韶颜譬槿花尔,枵腹仅椰子如。不知作千年调,谁教盛万卷书。

但病酒。愁对清明时候。不为吟诗应也瘦。坐久衣痕皱。曾约花间携手。空忆洛阳耆旧。道不相逢还却又。海棠开厮句。

三杯莫惜瘦颜酡,百岁其如半去何。炼尽少年风月在,剩留余事病愁多。沧江倦客新黄发,空谷佳人旧翠蛾。竺国蓬山那可问,醉乡深处且婆娑。

船底吴侬尚宴眠,一船炊饭数船烟。行人各自东西岸,抵死回头看两边。

昨夜西风起,送君归故乡。积愁穷地角,见日上扶桑。蜃气生初霁,潮痕匝乱荒。从兹头各白,魂梦一相望。

有客新从塞上回,解包收得战场灰。营家未敢分明哭,请看刀痕始欲哀。

恨余行李速,愧子酒杯长。日暮于谁屋,天寒陟彼冈。

白发书生不自珍,天涯又作宦游身。溪桥烟淡偏宜晚,野寺花迟未觉春。日暖登山思谢屐,病余漉酒负陶巾。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岩扉一怆神。

古木巢辽鹤,阴崖溜石泉。登临多意绪,深邃好风烟。啸傲欣离俗,徘徊觉近天。荧煌逼霄汉,疑是继张骞。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金闺平贴被青青。宝街球路绫。晓风吹枕泪成冰。梅梢霜露零。金鸭暖、宝熏腾。晴窗枯冻蝇。梦魂空趁断云行,江山千里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