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桃欲学东方朔,笑傲蓬莱第几重。

出自明代吴琏的《漫笔》

出自明吴琏的《漫笔》

拼音和注音

tōu táo yù xué dōng fāng shuò , xiào ào péng lái dì jǐ zhò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蓬莱:1.神话传说中的神山。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2.市名。位于山东省东部。名胜有蓬莱水城、蓬莱阁等。

笑傲:傲然优游自得。

东方:(名)①太阳出来的一边。②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国家。

东方朔:生平、观点及评价东方朔(前154~93?)字曼倩﹐是臣事前汉的武帝(前156~87)的滑稽。『滑稽』就是以诙谐.多辩为特技的宫廷小丑。东方朔本是平原郡厌次县(山东省)的人。少习【诗经】【书经】等儒教经典﹐长而通晓【孙子】【吴子】等兵法﹐因此博学多识。东方朔住在吴中当了数十年的私塾先生﹐元光元年便应武帝的招募﹐竟带着三百枚竹简(直到后汉的蔡伦发明了纸为止﹐此时尚未使用纸张)的上奏文来到长安。在数千人之中﹐虽然东方朔的上奏文量之多过于拔群﹐而引起武帝的注目﹐但武帝竟费了二个月以上才阅览完毕。东方朔在上奏文中道﹕『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因而武帝便对堂而皇之自画自赞的东方朔之胆大率直的性格发生了兴趣﹐于是一旦予其微俸﹐命其在公车(待皇帝之诏者所待机的部署)待机。东方朔一急﹐便骗宫廷使役的侏儒们道﹕「你们天天无为徒食﹐皇上想即刻将你们杀掉﹐如想得救﹐快去向皇上叩头求饶。」信以为真的侏儒们﹐便在武帝面前叩头哀泣。武帝惊问原因﹐知是东方朔之指使﹐便召他来质问。东方朔便趁机道﹕『侏儒身长只三尺余,俸禄是谷物一袋及二百四十钱。而臣身长九尺余俸禄却与他们相等。侏儒腹饱涨得快死了﹐而臣却饥饿的快死了。』如此诙谐而畅然如流水般的诉说自己的穷状。武帝大笑﹐更是赏识东方朔的机知及能辩。东方朔虽然想臣侍在武帝左右﹐当初却不能就任正式的官职﹐只是被当作取悦武帝的俳优。东方朔不但善辩﹐而且相竞透视术的射覆(猜测隐藏在箱中之物的游戏)也很拿手。有一次东方朔与武帝喜爱的俳优郭舍人边玩射覆﹐边谈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郭舍人却被反击的无言可答。于是感叹于东方朔的机智的武帝便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皇帝的近侍)。成为皇帝近侍的东方朔有事时便会向武帝谏言。当武帝没收农地造营上林苑时﹐东方朔也曾经鼓起三寸不烂金舌大肆反对﹐但武帝虽然对东方朔舌灿莲花的辩论听的入神﹐然而只是认为东方朔说的很有道理﹐将东方朔任命为太中太夫(司掌议论的官)并赐黄金百两作为褒赏﹐却没有停止上林苑的造营。武帝的姑母馆陶长公主年近六十﹐却宠爱一个叫做董偃的少年﹐要武帝厚遇董偃。东方朔便在武帝将要招董偃入殿之时批判道﹕『圣上为何将这种不循正道的人物招入正殿﹖』而武帝也顺从了东方朔的意见﹐以后逐渐不再让董偃接近﹐但是东方朔毕竟只被当作有趣的宫廷滑稽﹐而不能担任重职。知道没有出世的希望而终于达观的东方朔逐渐傍若无人﹐出人意外的奇行也越来越醒目。虽然说话毫不保留﹐但擅长洞察人心的东方朔绝对不会说出触犯武帝的失言。所以虽然官位不高﹐却一直受武帝宠爱﹐时常得到大枚金钱及绢帛的赐予。但是他却将每次的赏赐大肆挥霍﹐时常更迭不绝的将长安的美女接到家中﹐所以不久又是穷光蛋一个。而且又作出了在殿中放尿而被问了不敬罪﹐或陪武帝用膳时将剩下的肉塞入怀中带回家等奇行。于是东方朔发疯了的传闻传遍宫中。当东方朔知道自己被称为狂人时﹐竟傲言道﹕『像我这样的人﹐才是所谓的避世在朝廷之中呢﹗』。不望荣达﹐以诙谐的举动及饶舌隐藏机锋﹐肆无忌惮的言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武帝宫廷之中的东方朔﹐也自认是宫中的滑稽。有一次宫廷的学者们指摘东方朔的生活方式道﹕『苏秦.张仪以辩舌晋昇为6国的宰相﹐而君身怀无比的博识又能言善辩﹐臣事明君达数十年﹐为何却不能担任重职﹖』于是东方朔道﹕『彼一时此一时也﹐不可同列而论。苏秦.张仪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若得能人者则强大﹐不能得者则灭亡。仕官者其言说若被接受就可以就高位。但是现在圣帝君临﹐天下安泰﹐并非求能人的情势。若是苏秦及张仪生在今世﹐也许顶多不过与我同样的官职。』被东方朔如此反论﹐学者们也无言以对。据说直到死前为止仍然出入宫廷的东方朔﹐于太始四年(前九十四)五十四岁之时才死去(一说汉宣帝时弃职而去)。而武帝已老﹐一直繁荣的前汉王朝也逐渐步入灰暗。东方朔的时深时浅﹐有时以露骨或机微的举动﹐也进忠言也说笑话﹐而无人理解其真意﹐脱却常人生活方式﹐便被后世认为是仙人﹐而列于列仙传之中﹐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东方朔传说。着作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着论,设《客难》已,又设《非有先生论》。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余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吴琏

不详


原诗

一水东流万水宗,一山春气万山红。

掬将溟渤归腔内,卷却岷峨入袖中。

千古乾坤随转斡,满天风月任雍容。

偷桃欲学东方朔,笑傲蓬莱第几重。

诗词推荐

笼钩在手茜裙襦,蚕老风暄日欲晡。我是采桑菩萨女,不烦下担捋髭须。

我昔绫衾下直时,公为壁水大宗师。清风明月行乐耳,布袜青鞋随所之。颠倒壶觞留落日,翻腾山水入新诗。我来公去如相避,送眼行尘不得追。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捧檄何必喜,途穷

相家小有四明山,更葺桃源渺莽间。四面楼台相映发,一川烟水自弯环。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镜中照千里,镜浪

苦楝树,青鹁鸪。啄盐土,鸣呜呜。老鸦衔茶子,争噪落岭隅。不觉茶满山,渔利入江湖。盐由鹁鸪起,茶由老鸦趋。诱以触禁网,二鸟谁与诛。东家月吐明,西家犬争吠。月兔在中天,曾何竞窥秽。姮娥虽夜行,莫比淫奔废。呶呶篱下音,胡不钤其喙。

逢人问行李,几日至东园。别去将三月,书来得五言。淮山分限域,风土异寒暄。四大知安稳,根尘要反源。

额高耸骨,眼深藏神。诸缘{左氵右曶}合,一默真醇。自得混成物我,谁能碎折根尘。不来而来不见见,会有知音彼上人。

王气东南盛,流风西北疎。往犹称旅寓,今乃逐乡闾。要熟儿童听,惟传父祖书。如公不一二,安得亦相于。

老分符竹发疏疏,手把南徐一纸书。端恨相望隔函谷,故应时展凤林图。

风帆晓影动行装,月淡芙蕖浦溆香。正想双亲开色笑,不须千里叹凄凉。随行书卷生涯在,省事官曹气味长。便为君山问今古,一樽清啸满江乡。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狂飙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

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燕间谁伴泛金焦,注想鴒原望泬寥。接客后堂聊造适,偃藩临汝正逍遥。齐名孟季须爰立,一致夷聃异反招。笔札文章俱第一,风流今不数三萧。

三日雨频作,昏昏饶睡眠。泥深散酒市,风恶恼灯天。茅屋松明照,茶铛雪水煎。山家自成趣,抚枕寄悠然。

口似备盆呵佛祖,牙如剑树骂诸方。而今死入阿鼻狱,看你如何孟八郎。

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