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看罢吴山看越山,一帆千里玩风澜。
令人颇忆羊裘老,为钓桐庐七里滩。

作品评述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看完了吴山,又看了越山,
一帆风顺,行驶千里。
让人深深怀念羊裘老人,
他曾在桐庐七里滩垂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元勋的场景。诗人先是欣赏了吴山和越山的美景,然后表达了对羊裘老人的思念之情,回忆起他在桐庐七里滩垂钓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和抒怀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友人的情感表达。吴山和越山被描绘为迷人的风景,一帆风顺的旅途也象征着元勋的前程。然后,诗人通过提及羊裘老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回忆。羊裘老人可能是诗人的老师或故友,他在桐庐七里滩垂钓的情景使人产生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对友情的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凭借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回忆,诗人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情往事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南津呕哑闻秋语,湿箨黄蕉掩幽处。关门夜开稻花香,澜河晓洗流云杼。芦笙含风满簟花,出门葭菼川麻麻。娇猩叶舞一蝶堕,似惜清翘浣花饿。

淅淅寒流涨浅沙,月明空渚遍芦花。离人偶宿孤村下,永夜闻砧一两家。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自酌金樽劝孟光,更教长笛奏伊凉。(子玉家有笛妓。)牵衣男女绕太白,扇枕郎君烦阿香。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醒时情味吾能说,日在西南白草冈。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霞津锦浪云,月浦练花开。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

三万五千日,伊予享此身。当时才作物,此际始为人。久负阴阳力,终亏父母恩。一杯为寿酒,床下列儿孙。

钗凤摇金,髻螺分翠。铢衣稳束宫腰细。绿柔红小不禁风,海棠无力贪春睡。剪水精神,怯春情意。霓裳一曲当时事。五陵年少本多情,为何特地添憔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露宿风餐走部封,要询民瘼下情通。消磨光景驱驰裹,疲弊精神倥惚中。珠玉忽收千里赠,尘埃顿洗一襟空。病余快觉心情爽,愈却头风耳不聋。

驱车继日未知劳,翠霭岚光下褐袍。日暖峰峦开少室,雪余松柏近嵩高。山行岁晚风霜苦,地势西来气象豪。胜事欲歌纷满目,烟霞深处欲诛茅。

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

危坐禅枝冷,机含毒果深。直饶扪摸著,未必死偷心。

耳目康宁手足轻,村墟草市遍经行。孝经章里观初学,麦饭香中喜太平。妇女相呼同夜绩,比邻竭作事春耕。勿言野饁无盐酪,笋蕨何妨淡煮羹。

新命千龄启,鸿图累圣馀。天行应潜跃,帝出受图书。礼若传尧旧,功疑复夏初。梦游长不返,何国是华胥。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名风標。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边松坐石日从容,故国灵光只我公。岂有文章高海内,独将身世老山中。丹头跃笋分明异,梅萼含椒即渐红。千岁斯人要宗主,不妨留眼送归鸿。

我与良翁似有缘,命名与述战龙天。事忙不记垂弧旦,恰到渠家遇晬筵。

都城花木久知春,北路余寒尚中人。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

铃斋逼仄未销忧,暇日聊为帢帻游。乔木中间藏古寺,篮舆直上得名流。岂无云水连孤屿,亦有山林望一州。后日玉霄峰顶去,忆经行处为回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