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诗词:《鸡完滩》
朝代:宋代
作者:阳枋
中文译文:
滩边有一块奇石,形状像鸡冠,
路过的船人都侧目观看。
只要内心坦然自在,
涉过急流和险滩也不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形状独特的奇石,它犹如鸡冠般屹立在滩边。这样的景观引起了经过的船人的注意和赞叹。诗人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坦然自若的态度,即使面对急流和险滩,只要内心保持平和,克服困难也不是难事。
赏析:
《鸡完滩》这首诗通过对一块奇石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坦然自若的追求。奇石形状独特,像鸡冠一般引人注目,吸引了经过的船人的侧目观看。这种景观与诗人的内心追求相呼应。诗人通过这个景象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么险峻的环境和困难,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就能够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诗中的“涉川履险亦非难”表达了诗人对于克服困难的自信和乐观态度。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面对困境时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整首诗简洁明快,用字质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我们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