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古诗后十九首(其五)》
拼音和注音
sān wǔ lóu shàng nǚ , xǐ yǐ dāng shuāng f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五:1.十五日。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3.谓十五岁。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5.三皇五帝。6.指三王五霸。7.三辰五星。8.三正五行。9.指三才五常。10.指三所五位11.指三田五脏。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13.指参宿和昴宿。14.晋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15.约计的少数。16.谓三令五申。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楼上:楼上lóushàng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三五楼上女,徙倚当双扉。
红妆妙一世,谁不揽容辉。
弦歌入青云,新声亮所稀。
千载为一弹,含意有馀哀。
知音难再得,且复立徘徊。
终日不成曲,零涕沾裳衣。
三叹令人老,游子何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