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亭留题

马头曾为使君回,北望新亭道路开。
於越地形缘海尽,句吴山色过江来。
英雄有恨余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珍重谢家林下客,玉山何待倩人推?

作品评述

《西山亭留题》是元代张昱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马头曾为使君回,
北望新亭道路开。
於越地形缘海尽,
句吴山色过江来。
英雄有恨余湖水,
天地忘怀入酒杯。
珍重谢家林下客,
玉山何待倩人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西山亭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马头曾为使君回”,意味着马头山曾经是古代使臣离别时回头望别的地方,这里蕴含着离情别绪和对往事的怀念。

第二句“北望新亭道路开”,描述了北方的新亭道路的开通,意味着交通发达,也象征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第三句“於越地形缘海尽”,指的是越地地形与海相连,意味着海岸线的尽头。

第四句“句吴山色过江来”,咏句吴山的美景,表达了吴山美景跨越江河传到这里的景象。

第五句“英雄有恨余湖水”,借湖水喻英雄,表达了英雄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历史的怀念。

第六句“天地忘怀入酒杯”,意味着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被忘怀,只有酒杯中的美酒才能带来慰藉。

最后两句“珍重谢家林下客,玉山何待倩人推?”表达了对家林下客人的珍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玉山(可能指人名或地名)的期待,期待有倩人(美人)陪伴。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景物和历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英雄的赞颂以及对美景和美人的向往之情,具有一定的离愁和豪情。

诗词推荐

紫橐甘泉不愿留,虎符聊试海边州。长城底用骑围铁,下濑直须船有楼。草木已应知世望,江山好在得诗汉。春风桃李西溪路,宣室归来尚黑头。

当年携手,是处成双,无人不羡。自间阻、五年也,一梦拥、娇娇粉面。柳眉轻扫,杏腮微拂,依前双靥。盛睡里、起来寻觅,却眼前不见。

花枝照酒巵,把酒嘱花枝。酒尽钱能买,花残药不医。人无先酩酊,花莫便离披。慢慢对花饮,况春能几时。

仙峰多灵草,近在东北维。僧绍昔捨宅,总持尝作碑。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清泉潄白石,霏雾蒙紫芝。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游人尠或诣,隐者谁与期。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凭师访陈迹,賸作摄山诗。

不贪幽寂不辞喧,野外茅堂可省烦。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鱼过小桥村。云将白绕闲排牖,草引青长静掩门。深更深山只如此,花开花落欲无言。

迂路游山信爱山,偷闲疑未是真闲。烟霞谢事其容傲,猿鹤知机也意阑。

鄠县李长官,横琴膝上弄。不闻有政声,但见手子动。

三旬补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以当时万竿竹。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与君厌苦洛阳尘,望断今朝那得亲。为问红旗白马客,何如左蔗右螯人。醉来无意诛谗鬼,醒後倾身事麴神。辜负景锺勋业志,杜康庙里作忠臣。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泰坛下瑞云黄,雨师洒道尘香。便面犹承坠露,金钲半吐东墙。

莲荡中央劣露沙,上头便著野人家。篱边随处插垂柳,檐下小船萦钓车。

千枝烛树玉青葱,绿沙照人江雾空。银甲辟弦斜雁柱,薰花扑被热鸳笼。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轻欲受风。闲写恼公诗已就,花房自捣守宫红。

小园风月不多宽,一树梅花开未残。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卷海海翻杯。倾动蓬莱。似嫌到处马头埃。雨洗御街流到我,吹向潮回。寒似雪天梅。安石榴开。绣衾重暖笑炉灰。料想东风还忆我,昨夜归来。

宿醉厌厌晓尚曛,卷帘清思满风云。久嫌日暖撩人困,却喜花香带雨闻。

,独以赏音见许,而不知予频年连婴逆景,久疏词笔,非复向时怀抱矣,戊申秋杪,邾仲羲持示词卷,且辱彦文寄声,并索近作入卷,乃为倚歌二阕,其一以答彦文,其一以喜翔南还家当年放浪苏台下,长从故人诗酒。茧帖飞花,*弦度曲,思绕阊门杨柳。星霜易久。怅十载分携,几番回首

人生风波间,触事喜乖隔。前君还里中,王事有程格。欢言不一再,归马已在轭。相期高阳秋,丛菊手共摘。惟时家多虞,伯氏遭远谪。苍黄走国门,下马拜颜色。孤舟千日宿,离思日侵迫。还家问生事,未免烦计画。自念非世器,身以闲为职。不能高奋飞,有类笼中翮。清霜落众木,诸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