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黄淳耀的《平城苦》
拼音和注音
píng chéng kǔ , píng chéng kǔ , qī rì bù shí néng gòu nǔ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黄淳耀
不详
原诗
平城苦,平城苦,七日不食能彀弩。
围开一角幸有神,女嫁蛮中不犹愈。
锦车千乘送蛾眉,玉颜羞杀舆中姬。
姬虽已羞汉未足,乌孙又听歌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