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暴雨》
拼音和注音
xī lái fēn shèn è , xià zhì cǐ hé xi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夏至:(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夏至点,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至此:至此,词语,其意是指到此、到此时。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西来氛甚恶,夏至此何祥。
雨伏千厓怒,风回万壑长。
雷声盘暗牖,电影缠空梁。
少选虹霓出,园林媚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