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道士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作品评述

诗词:《赠李道士》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世人只数曹将军,
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
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
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
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
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
丹青余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
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
知是香山老居士。

中文译文:
世人只知道曹将军,
谁知道虎头非凡人。
腰间佩戴的大羽毛何足道,
颊上的三根胡须自有灵气。

平生轻蔑戏弄诸位公子,
在幼年时戏耍于山石之间。
因此,传世使人成为黄冠之士,
穿着布袜和青色鞋子嬉戏于云水之间。

千年守卫着鼻祖的关门,
一念之间却成为李耳的孙子。
香火的旧缘何时能尽,
丹青画作的技艺一直保存至今。

五十岁初过而我仍像二十岁,
衰颜让我记住了现在的模样。
将来若要指点集贤之人,
请知道我是香山的老居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李道士的赠诗。诗中表达了对李道士的赞赏和敬意,以及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慨。

首先,苏轼提到世人只知道曹将军,但他认为李道士的虎头形象却非同寻常,显示出李道士非凡的气质和才华。

接下来,苏轼描述了李道士的装束和外貌。他提到李道士腰间佩戴的大羽毛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象征李道士的高尚品质。颊上的三根胡须也显示出李道士的神秘和灵气。

苏轼回顾了自己平生轻蔑戏弄诸位公子的经历,与李道士的背景形成对比。他曾在幼年时在山石之间嬉戏,而李道士却被教导成为黄冠之士,穿着布袜和青色鞋子在云水之间自由自在。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李道士和自己的思考。他提到李道士守护着鼻祖的关门,但一念之间却成为李耳的孙子,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香火的旧缘何时能尽,丹青画作的技艺至今保存,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最后,苏轼以自己五十岁初过的衰颜为自嘲,暗示了岁月不饶人的现实。他称将来若要指点集贤之人,希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是香山的老居士,表达了对自己的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智者的期望。

整首诗以赞颂李道士为主线,通过对比自己和李道士的经历和形象,展示了对李道士的敬仰和对自身生命的反思。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李道士的非凡形象和自己的衰老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智者的珍视与推崇。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是对李道士的赞美,也是苏轼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抒发。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玉帐前芭举,铜鱼左契舂。平生公望著,期月政声闻。陌上壶浆隘,潭边花气曛。遥知待新将,民物两欣欣。

徼福非所希,避祸敢不慎。富贵实祸枢,寡欲自鲜吝。疏食可以饱,肥甘乃锋刃。探珠入龙堂,生死在一瞬。何如坐蓬荜,默默观大运。

弦月何皎皎,缑山何巍巍。上有白鹤驾,聊与时人期。后天凋三光,何必千年归。金阙帝有命,吾非丁令威。

拾遗旧隐居,一亩长蓬蒿。在昔考槃初,择胜得无劳,羊肠罕人迹,丘壑方自豪。凤凰景星睹,奔走纷儿曹。屈伸固相感,舒卷随所遭。莫言从此去,索价遽能高。

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绿槐恰在朱栏外,应有浓阴覆旧房。

了知五十六年非,何处空山叫阿{上弥下女}。斗酒只鸡双泪落,荒林宿莽九原悲。黄花委地伤徂岁,青笋迎船忆旧时。庐下夜来霜屦冷,袜材持送懒残师。

老来筋力上山迟,过眼风光自崛奇。拟放狂歌花已笑,正羞短发雪偏垂。谿山能破几緉屐,风雨连催十二时。且锁君诗怕飞去,从人唤我虎头痴。

韶华无限暗中消,摇荡春光几万条。却怪晚来风定后,雪花飞满赤栏桥。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

太丘晚节,把家事、一切传他谌纪。业已休休,又谁解露绶,会稽郡邸。张丈殷兄,阮生朱老,相与为唇齿。酒楼犹记,谪仙尝醉于此。一二耆旧胎书,新来强健否,问年今几。谢传当时,却因个甚,抛了东山起。对局含_温飞卿对局诗:“含_见千里”,闻筝堕泪,围在愁城里。吾评晋士

未结絇丝侍玉除,聊纡墨绶奉安舆。诸君相尚耻为令,明府何妨大所居。岁美莫忧君不足,日长当念民无如。玉床箭镞何劳寄,只愿章交使者车。

黄金牓揭集芳园,只隔墙头便是天。西母云车寒未降,莺花作意辨新年。

燕山昭代玉舆临,处处园林抱碧岑。曲磴苍梧万盘路,秋天白露九重心。岩开御帐重祎外,地茁灵芝寝殿阴。窃愧遗臣□桢干,诸陵培植柏森森。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不为故人屈,清名日月高。当时若相汉,不过比元侯。元侯功易歇,子陵名不灭。所以想孤风,犹如隔前日。

几万人家山水中,为官古雅少人同。疏帘衙退卷花轴,曲槛客来凭竹风。唯道簿书多傍俗,自怜琴酒未妨公。等闲呵出郭门近,轻棹绕湖寻佛宫。

霜时天气佳,风劲木叶脱。持穗及此时,连枷声乱发。黄鸡啄遗粒,乌鸟喜聒聒。归家抖尘埃,夜屋烧榾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