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山隐者

传闻轩帝有仙踪,古洞无扉对乱松。
半让石床供蟋蟀,细裁云叶补芙容。
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
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

作品评述

《寄黄山隐者》是明代郑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传闻轩帝有仙踪,
古洞无扉对乱松。
半让石床供蟋蟀,
细裁云叶补芙容。
分将月夜三千里,
买断秋烟七十峰。
尚忆我留汤口寺,
隔林疏雨听残钟。

译文:
传闻轩帝有仙踪,
古洞无门迎接参拜的乱松树。
半让出石床,留给蟋蟀栖息,
细心修剪云叶,点缀芙蓉般的容颜。
分别时,月夜将我们分隔三千里,
付出代价,购得秋天烟雾笼罩的七十座山峰。
我仍然怀念在汤口寺的留恋,
透过林木疏雨,倾听着残钟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以黄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描述了传闻中轩辕黄帝曾经在黄山现身的故事,古洞中的松树没有门,迎接着来参拜的人们。诗人留下了石床,供蟋蟀栖息,用云叶修剪点缀,增添了美丽的景致。他买下了所有秋天笼罩着的七十座山峰,距离分别之时,月夜将他们分隔三千里。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汤口寺的经历,透过林木的缝隙,倾听着残钟的声音,仍然怀念往事。

赏析:
这首诗以黄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轩辕黄帝的传闻、古洞无门、石床供蟋蟀、云叶补芙容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山的神秘和美丽。通过描述黄山的景色和仙境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景色和人文历史的思考和赞美之情。最后,回忆起自己在汤口寺的经历,通过听残钟的声音,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追忆之情。

整首诗以黄山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而生动的景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思考和感受。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传说的渴望和向往,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黄山的独特情感和对仙境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推荐

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洪厓坛上长岑寂,孺子亭前自别离。珍重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

诸峰互隐蔽,一望一增悲。触目易成感,思亲无尽时。松扉阴似雨,翁仲立如痴。出岫亦何意,悠然自不知。

田夫野老布长衫,郊外相逢与共谭,一把年会将望六,九分春色又过三。竹鸡绝叫茶生笋,梅子微酸酒熟蓝。流转风光无间断,此身元与化功参。

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云色垂轩泼墨深,夜闻萧瑟振枯林。自怜一榻清凉意,想见千畦餍饫心。共道苏天私此泽,后来商旱更谁霖。公归还记田田业,坐看荷珠自劝斟。

生机天地宁终藏,剥极复反开新阳。阳明渐进阴浊散,辉光万象熏佳祥。不必晷验度合表,不必风问来何方。朝廷有道雨暘若,满家五谷歌穰穰。占年梅映腊雪瑞,回暖柳拂春昼长。愿君多送锦绣句,为我一洗冰炭肠。阳春一曲和盖寡,愧我芜陋匪报章。独思愁叹接田里,安得击壤衢游康。

赤凤巢焚尚覆雏,一抔翻荷主恩殊。冶城无铁铸肝胆,石甃何人藏发肤。信史直须求草野,鸱皮幸不殉江湖。空怜粉壁多生气,难绘当年负扆图。

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鹰鸇尚横集,扬扬意无穷。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那个髇儿射雁落,白毛空里乱纷纷。

蜀都既平,将臣失律。此众悍骄,彼民危栗。当涂叫呶,合万为一。匪怀则威,帝心是恤。

宣城讯後忽年余,闽水风来又岁除。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秋事遽如许,空山夜已蝉。多吟清露底,偏傍竹篱边。翼似霜余叶,声如雨后泉。儿曹读书罢,贪听不成眠。

引枢苍黄出国门,痛兼夷祸翠华奔。只今海市同燕市,遗像防污溅血痕。

人行沌品三程路,蝉作阳关第四声。待到日夕蝉歇处,无端促织替渠鸣。

庾楼逢霁色,夏日欲西曛。虹截半江雨,风驱大泽云。岛边渔艇聚,天畔鸟行分。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

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三年不归寝,至性切於亲。不信沙陀种,还生如此人。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木鱼噪。渡船过岸行官道。轻舟再奈长江讨。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渔家好。

儿童烧爆竹,妇女治椒花。独有龙钟叟,凄凉感岁华。

南浦簪缨盛,西山衣钵傅。纯忱仪后进,达德迈前贤。静默赏闻道,安怡偶似禅。嗟哉游汗漫,不使侍甘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