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师中挽词

大任刚烈世无有,疾恶如风朱伯厚。
小任温毅老更文,聪明慈爱小冯君。
两任才行不须说,畴昔并友吾先人。
相看半作晨星没,可怜太白与残月。
大任先去冢未乾,小任相继呼不还。
强寄一樽生死别,樽中有泪酒应酸。
贵贱贤愚同尽耳,君家不尽缘贤子。
人间得丧了无凭,只有天公终可倚。

作品评述

《任师中挽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大任刚烈世无有,疾恶如风朱伯厚。
大任勇猛坚定,世间罕有;痛恨邪恶如狂风般,真诚厚道。

小任温毅老更文,聪明慈爱小冯君。
小任温和、坚毅,年事已高却仍不忘努力进取;聪明而慈爱,小冯君。

两任才行不须说,畴昔并友吾先人。
两位先辈才华出众,无需多言;曾经与他们交情深厚,是我的前辈。

相看半作晨星没,可怜太白与残月。
相互照看,半遮半掩如晨星消失;可怜太白星与残月。

大任先去冢未乾,小任相继呼不还。
大任先离世,墓地尚未干涸;小任相继离世,不再回来。

强寄一樽生死别,樽中有泪酒应酸。
勉强寄上一樽酒,表达生死别离之情,樽中的酒应该因悲伤而酸涩。

贵贱贤愚同尽耳,君家不尽缘贤子。
无论贵贱、贤愚,都将一同听闻;您的家庭并不缺少有才德的子弟。

人间得丧了无凭,只有天公终可倚。
在人世间失去了依靠,只有仰仗天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两位已故的前辈的怀念和敬意。他将两位前辈称为"大任"和"小任",赞扬他们各自在大事和小事上的优秀品质。"大任"被形容为刚烈勇猛,世间罕有,而"小任"则被赞扬为温和坚毅、聪明慈爱。苏轼将自己与这两位前辈相比,感到自愧不如,他们曾经是朋友,但如今他们相继离世,令他倍感可惜。

诗中的"晨星"和"太白"、"残月"的描写可能暗示了苏轼与前辈之间的关系:他们曾经相互照顾、互相扶持,但如今其中一位已经消失,另一位也随时可能离去,正如晨星逐渐消失,太白和残月也不会久留。

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轼对离别和死亡的忧伤之情。他寄出的酒代表着他对逝去的前辈的哀思,其中的泪水使酒变得苦涩。诗中提到的贵贱、贤愚的人都将经历死亡,唯有仰仗天公才能寻求依靠。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已逝的前辈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离别的触动。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两位前辈的敬仰和对生死离别的思考。他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大任和小任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悲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群聚群武飞畏行,饮啄惊鸣顾无已。多虞多事足机张,独宿蓬蒿信为美。

光艳动春朝,妆成映洛桥。钱多自解数,筝涩未能调。花如秦苑好,酒比蜀都饶。深谢诸年少,来沽不待要。

年华今告老,人事亦如斯。汉殿藏钩戏,戎家守岁时。世情方役役,雨意正垂垂。强作屠苏醉,椒盘欲颂谁。

五斗区区肯折腰,眉山早计不如陶。小屏一枕不乡梦,五柳门前月正高。

万顷烟光入客舟,不堪风雨扰离愁。殷勤小竚江头话,试问垂杨可系不。

旧说春寒花较迟,况今冰雪已逾时。一枝借得书窗暖,未许游蜂戏蝶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莫惜萦回上九盘,洗心双瀑雪花寒。野翁酌水煎茶献,自古人来到此难。

俸券新同废纸收,迎宾仅有一絁裘。日锄幽圃君无笑,犹腾墙东学侩牛。

烟林望帝声思归,风枝齐后音凄悲。如何入水化为鸟,犹诉姑恶无停时。纯孝通神泉鲤跃,冤气感天霜为虐。蛴螬有味安得珍,妇自不贤姑不恶。

古时应是山头水,自古流来江路深。若使江流会人意,也应知我远来心。

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拂径清阴合,临流彩实悬。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把玩情何极,云林若眼前。

年年庭下梧桐叶,长为骚人先报秋。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水落洲争出,天寒日易昏。倦游来异县,小隐住荒村。鹤骨缘诗瘦,鸡肤借酒温。长须烦洒扫,吾欲叩柴门。

梅喜先春,雁惊未腊。于门瑞气浮周匝。正当月应上弦时,长庚梦与良辰合。螺水恩浓。旴江德洽。寿杯劝处燃红蜡。明年此际祝遐龄,贺宾一一趋东阁。

长夜漫漫起饭牛,飞鸢跕跕堕炎州。是皆有命无悲感,孰若委心安去留,骏足岂嫌銮辂苦,散才当逭斧斤搜。吾人故有交期在,出处何须终并游。

红粉楼前月照,碧纱窗外莺啼。梦断辽阳音信,那堪独守空闺。恨对百花时节,王孙绿草萋萋。

坑坑坎坎,险险巘巘。一言易出,驷马难追。

吾子远归省,重闱俱粲然。难留毛义檄,又送子真仙。西笑仍千里,东归约二年。词场期自力,收取旧青毡。

冷翠何冥密,幽寻独坐时。扉开流水过,风静到云迟。懒性知终弃,虚心幸自持。偶然吟未稳,清响动高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