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拼音和注音
jì běi dēng chē rì , huái yáng wò gé n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冀北:1.地名。指古代冀州的北部,今河北省之地。产良马。2.比喻人才聚集之地。3.游牧地区。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冀北登车日,淮阳卧阁年。
襜帷非不撤,舞袖竟难旋。
一顾堪千里,群疑托二天。
门生高自出,属吏拙相怜。
紫气临关动,文星傍斗悬。
樵渔归计稳,犬马受知偏。
物色中原起,封章上国传。
江湖馀壮观,风俗美多贤。
下榻时名尽,分庭客礼全。
隋珠如片月,长在报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