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作品评述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翻译及注释

翻译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注释
1.诮(qiào):原意是嘲讽。这里的“诮”字不是贬义,而是带有诙谐调侃之意,是调侃崔石使君饮酒不胜茶的意思。崔石约在贞元初任湖州刺史,僧皎然在湖州妙喜寺隐居。
2.越:古代绍兴。
3.遗(wèi):赠送。
4.剡溪:水名,“剡(shàn)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李白有诗句“送我至剡溪”;杜甫有诗句“剡溪蕴秀异”。在剡溪区域曾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故“剡溪”也被誉为“唐诗之路”。而剡溪茶因皎然此诗得以扬名。但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
5.金芽:鹅黄色的嫩芽。
6.爨(cuàn):炊也,“取其进火谓之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7.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8.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
9.缥(piāo)沫香:青色的饽沫。
10.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11.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
12.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14.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鉴赏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创作背景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诗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崔石约在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时皎然居于湖州妙喜寺,两人同饮茶,皎然做此作品。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诗词推荐

辩口利舌间,高低总不亏。还知应病药,诊候在临时。

友人

春禽哢晴朝,秋虫吟雨夕。风和振兰芳,露寒滋菊色。万物苟得所,随时各有适。矧伊人最灵,胡为长戚戚。圣人垂大训,灿烂著方册。至乐和无声,大礼简无迹。心专守中庸,身不蹈邪僻。造次常在前,须臾不离侧。穷爱虽百变,何往不自得。兹亭聊寓名,和乐在胸臆。

友人

十年松竹暗茶山,君有诗声旧将坛。食荠谁如东野苦,无毡不奈广文寒。闭门久咏高轩过,弹铗今嗟行路难。我亦凋零旧宾客,遗编聊共拂尘看。

友人

独见凉蟾欲上时,西园爽气溢清池。坐欣万顷湖方满,欲举一杯谁与持。虚阁排云空窈窕,青山绕郭自参差。气澄象表轮逾迥,光泛高林影骤移。一岁佳时今骛过,谁家横笛未休吹。城乌何事翻飞急,不学鹪鹩占一枝。

友人

明朝崇大道,寰海免波扬。既合千年圣,能安百谷王。天心随泽广,水德共灵长。不挠鱼弥乐,无澜苇可航。化流沾率土,恩浸及殊方。岂只朝宗国,惟闻有越裳。

友人

匹马钟山路。怅年来只解,邮亭送人归去。季子貂裘尘渐满,犹是区区羁旅。谩空有、剑锋如故。髀肉未消仪舌在,向樽前、莫洒英雄泪。鞭未动,酒频举。西风乱叶长安树。叹离离、荒宫废苑,几番禾黍。云栈萦纡今平步,休说襄淮乐土。但衮衮江涛东注。世上岂无高卧者,奈草庐、烟锁

友人

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占断世间春。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半梦人。

友人

春冰无真坚,霜叶失故绿。鹖疑鹏万里,蚿笑夔一足。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明镜既无台,净瓶何用蹙。(古蹴、蹙通。)盆山不可隐,画马无由牧。聊将置庭宇,何必弃沟渎。焚宝真爱宝,碎玉未忘玉。久知公子贤,出语耆年伏。欲观转物妙,故以求马卜。维摩既复舍,天女还相逐。

友人

江山到眼一披豁,世念搅思三宜休。文章苦心费雕琢,岁月老我徒谬悠。欲谭圆觉识佛祖,更希超举期浮丘。宗盟暮年味嚼蜡,灰木万念空烦尤。

友人

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热不寒天。可怜时节堪相忆,何况无灯各早眠。

友人

因卖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尘。不如将耳入山去,万是千非愁杀人。

友人

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舜井溢流陌上,历山近在城头。羁旅三年忘去,故园何日归休。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饮酒方桥夜月,钓鱼画舫秋风。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胜处

友人

斜窗短屋傍残晖,宴坐萧然老布衣。枯淡生涯一枝足,世间惊鹊误南飞。

友人

楚俗秋来也劝耕,西风招我出郊坰。此行不负寻诗眼,队队云山拥画屏。

友人

沈郎清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躞蹀身轻山上走,欢呼船重醉中归。舞腰似雪金钗落,谈辩如云玉麈挥。忆在钱塘正如此,回头四十二年非。

友人

窗涵山影月初斜,门傍溪桥柳半遮。独客不眠春起早,一帘香雪嗅梨花。

友人

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闲空食粟。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谓川浴。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韩生丹青

友人

久雨新晴,物情显焕。蝶弄海棠阴,莺啼杨柳岸。声色纯正真,不得一半。堪笑灵云活眼睛,却被桃花换。哑,瞎汉瞎汉。

友人

不著芙蓉近路栽,菰蒲深处却花开。晚香特地清人骨,多谢西风得得来。

友人

仲尼饥饿颜回夭,此意谁能问大钧。何事香山白居士,每嗟衰老亦言贫。

友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