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僧院

谿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作品评述

译文:
曾经走过山谷的路,多年来与旧友相伴。
寒冷的地方有松树的倒影,老僧的木鱼声传来。
远处的水清风落,闲云漂过僧院。
如果心灵没有障碍,又何必再讨论空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僧院的景色和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纷扰的追求。

诗中的山僧院是一个幽静而清净的地方,诗人曾经走过这里的山谷,与老友相聚,已经多年了。寒冷的地方有松树的倒影,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老僧的木鱼声悠然传来,使得整个僧院更加宁静祥和。远处的水清风落,闲云漂过僧院,增加了一份宁静和未被世俗所纠扰的感觉。

最后两句"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诗人认为,只要心灵没有被外界的烦扰所束缚,就不需要再讨论空虚和无谓之事。这里“心源若无碍”意味着一个人应当摆脱烦恼和欲望的困扰,让心境变得宽广而澄明。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宁和的山僧院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文人士人们对于超脱尘世和追求心灵宁静的共识。

作者介绍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诗词推荐

流尘集宝鉴,尘昏鉴不昏。织泥落清水,泥浑非水浑。人能辨二物,相与自忘言。二物不能辨,悠悠何足论。无为舍其内,逐外取烦冤。

为问中郎昔抗忠,力箴颇牧不能庸。如今疆场多尘扰,颇牧还能容不容。

匠氏构明堂,百材入斤斧。傥非豫章栋,冗长亦焉取。英英范与苏,器识兼文武。胡为先一州,不用作霖雨。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

宦游触处似悬匏,北岳南山想献嘲。拍手百年休铸铁,盖头一把暂诛茅。玉京岁晚梧桐落,水国霜清橘柚包。飞锡已随归梦去,何人项上鹊成巢?

欲居东西瀼。

削玉销香。不喜浓妆。倚高楼、望断章台路,但垂杨永巷,落花微雨,芳草斜阳。赖有雕梁新燕,试寻访、五陵狂。小华笺、付与西飞去,印一双愁黛,再三归字,□九回肠。

莫怕南风且尽欢,湘山多雨夏中寒。送君万里不觉远,此地曾为心铁官。

倒革衣裳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

莫怪庞公不入成,都比无事可牵萦。客来遇酒饮何害,客去投床梦亦清。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

暮倚城楼江日曛,晓过山县市烟分。回峰冻雨皆成雪,出雾危峦半是云。沙际年光催鸟啭,冰间寒溜动鸥群。吴江越峤千余里,春赏何由早寄闻。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忆汝立向晚,惊心月又明。忍从今独见,曾照昔同行。孤枕苦难即,空闺寒自生。含情应不寐,到晓只盈盈。

晚上危亭逸兴多,却寻不艇下烟波。酒狂聊作碧筒饮,折尽花间几柄荷。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风飒沉思眼忽开,尘埃污得是庸才。那堪更见巢松鹤,飞入青云不下来。

入秋残暑退,向晚病心清。露叶和萤坠,风条杂鹳鸣。最甘蔬饭洁,渐怯葛衣轻。坐听西楼角,呜呜向月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