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清河诗客本贤良,惠我新吟六十章。
格调宛同罗给事,功夫深似贾司仓。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清河诗客本贤良,
惠我新吟六十章。
格调宛同罗给事,
功夫深似贾司仓。

登山始觉天高广,
到海方知浪渺茫。
好去蟾宫是归路,
明年应折桂枝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溥谢谢张翼进士的送来的两轴诗文。诗中描绘了一个风采出众、才华横溢的清河诗人,他以六十章的新吟惠赠了我,使我大为受益。这位诗人的格调堪比罗给事,功夫更胜贾司仓。

接着诗人表达了登山的心情,登上山顶才感受到天空的高广无边。到了海边才知道浩渺无边的波涛。这些经历让诗人认识到世界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

最后,诗人饶有兴致地表示,他要去向蟾宫前进,这是他的归途,因为他将在明年获得桂冠。这里的蟾宫意象是仙境,桂枝香象征荣誉和胜利。

整首诗描写了一个杰出的诗人的风采和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宏大和自身的追求,同时寄托了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愿望。

作者介绍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王溥的生平

  王溥于后汉乾祐中进士及第,授秘书郎。时李守贞等三镇叛乱,汉廷派郭威讨伐,郭威素知王溥才学出众,辟其为从事,为之效力。叛乱平定后,缴获了一大批朝中官员与叛将往来交通的文书,郭威将名字记下,准备一一查实,王溥劝道:“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郭威作了皇帝之后,王溥步步高升: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952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953年),加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郭威临终时,所作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任命下达后,郭威说:“吾无忧矣”,当日即死去。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北汉乘周太祖之丧,由刘崇亲自率兵大举南侵。周世宗召集群臣商议准备亲自迎敌,宰相中只有王溥一人,力主世宗御驾亲征。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汉的嚣张气焰,为后周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周世宗得胜还朝后,为褒扬王溥的远见卓识,加封其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发兵攻打秦、凤,王溥推荐向拱担任主帅,果然大获全胜,周世宗设宴庆贺,赐酒给王溥说:“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次年正月初一,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契丹兵南犯,王溥、范质等未辨虚实,仓猝命赵匡胤率兵出征。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四日黎明,率军返回开封。在罗彦环的宝剑威逼下,王溥只好赽快给赵匡胤叩头,高称万岁。赵匡胤为安定人心,暂时保留了王溥的相位,并进位司空,但免去了他参知枢密院事的兼职,乾德二年(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开宝二年(969年)十月,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982年)八月去世,时年61岁,谥文献。入宋以后,从表面上看王溥的地位在不断的上升,但实际上这只是赵匡胤笼络旧臣、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在逐步抬高其地位的同时,将其架空。

  政治上的失意却使王溥有充裕的时间钻研学问。王溥家藏万卷,博学多识,尤长史学。周恭帝时,他曾上表请修《世宗实录》,恭帝命他与扈蒙、张淡、王格、董敦等共同编修,建隆二年八月,书成奏上。他又以唐苏冕所修《会要》仅详高祖至德宗九朝典制,崔铉修《续会要》亦止于宣宗,乃参以二书,复采宣宗至唐末史事,修成《唐会要》100卷,从帝号开篇,以四夷终卷,共分514事目,其细琐典故不能概以定目者,则别为杂录.附于各条之后,其中间载苏冕驳议,义例该备,足资考证,“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核”。特别是在苏、崔二书今已不存的情况下,该书是现存会要体史书中最早的一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溥还广搜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朝旧史实录,分类纂辑,编成《五代会要》30卷,共分279事目,卷一至六记帝号与宫中制度、卷七记乐、卷八记礼、卷九记刑、卷十至十一记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记官制、卷二十五至二十六记民族与周边关系,内引诏令奏议等第一手资料颇多,极富史料价值。又因其成书在新、旧《五代史》之前,历来为史家所重,且欧阳修作《五代史》尊《春秋》之法,专务褒贬,许多重要史实,赖溥是编以传。四库馆臣称该书“收放失旧闻,厥功甚伟”,又说:“读五代史者,又何能无此一书哉!”

王溥的著述

  王溥的著作尚有《王溥集》20卷,《翰林酬唱集》(王溥与李昉、徐铉等唱和之作)1卷,均已散佚。

  他虽屡居高位,但仍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

王溥的藏书故实

  北宋藏书家、史学家。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后汉乾佑元年(948)进士,任秘书郎,任后汉三司副史。入周,后周时历任随州、商州、华州、颖州刺史。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迁中书侍郎加平章事。周世宗即位,为参知枢密院事,加礼部尚书,兼修国史。宋立,五年,加太子太傅。官进司空。乾德二年(964),罢相,改太子太保。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祈国公。卒谥文献,后改谥文康。好学,手不释卷,根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缺漏为100卷,对唐代制度沿革变迁,记述较为详尽,又作《五代会要》30卷,史称其“文简理备”,对保存、整理古籍,建树颇大。宋太祖赵匡胤把南平吴蜀时所获的文史副本分赠与之,以致于他收藏图书达万余卷,多唐代旧书。曾经编有藏书目录,今佚。编著《世宗实录》、此录虽失,但从《烟画东堂小品》中,还可见到残本。编纂有《唐会要》、《五代会要》,开会要体史书之先例,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价值很高。另著有文集20卷。子王贻孙,字象贤,遍览其父所藏,并继承了所藏之书,时以谙练称。

诗词推荐

纵不烧丹汞,村人总是仙。今朝才酒债,明日有柴钱。指草能医病,争棋每让先。活龙肯相赠,竹杖掘深鞭。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闻道园池各著名,起予归梦过临蒸。已开尘外寻山眼,更曲堂中饮水肱。有地且须多种秫,好閒何必苦邀僧。杖藜他日端来去,但恐公朝正与能。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笔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翻思田舍乐,甚念稿人苦。黄错随意泊,古木荫灵宇。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万事一翻覆,戚欣

蝉啸秋云槐叶齐,石榴香老庭枝低。流霞色染紫罂粟,黄蜡纸苞红瓠犀。玉刻冰壶含露湿,斒斑似带湘娥泣。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北岭寻花云绕屐,东湖栽酒水平船。旧游零落令余几,回首春风十二年。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忆忆忆忆。宫罗褶褶消金色。吹花有尽情无极。泪滴空帘,香润柳枝湿。春愁浩荡湘波窄。红阑梦绕江南北。燕莺都是东风客。移尽庭阴,风老杏花白。

尚记春风黄栗留,明年春又到钩辀。会疏长作去时恨,年大能禁生别愁。言偃得人行不径,缪公受责俾如流。原将二语为君赠,更原开诚学武侯。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府后岩峦众,何时访古仟。井甘邻室共,钟远雪风传。病去茶难废,诗多石可镌。蜀江春未动,犹得缓归船。

寒食穷愁叹陋邦,可怜终日雨淙淙。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自箫韶九成来后,岐山犹是隆古。嬴颠刘蹶相枕藉,几度狸号*舞。堪笑处。又蕞尔钟山,一霎神光吐。鹤汀凫渚。问吴德何徵,紫霄轻下,天意竟谁许。江山好,老子狂今箕踞。千年考信无据。多情只有秦淮月,还照故宫焦土。昏复曙。漫寒暑悠悠,老尽梧桐树。从今记取。看阿阁成巢,

专心於内最为难,又主其三得大端。曾识中庸并孟子,正如江水发岷山。

今年共叹物华迟,春信孤根独早知。未到书云十五日,已看缀雪两三枝。寒午宛是临风好,冷艳还於照水宜。莫待江头千树暗,只今携酒正当时。

江流两岸尽平川,荠麦如云树若烟。不是青龙任水监,陆成沟壑水成田。

秋风起天末,之子在穷途。久客住应闷,故乡归得无。清淮不到渭,晚树自沈吴。愿寄一樽酒,与君消壮图。

白尽汀苹老,黄雕岸草秋。西风正萧瑟,何处不堪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