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

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作品评述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卓然精明念不起,
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
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
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
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
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
更问江东三语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虔州景德寺内的荣师湛然堂,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苏轼通过对荣师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崇高的境地。

首句"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意味着荣师湛然的智慧超越凡人,即使面对苦难和困境,依然能保持清醒和坚韧。他的精神境界高远,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消磨。

接下来的两句"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表达了荣师湛然的定慧境界。无论是在冥思默想的状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闪现。他的定慧境界超越了表面的对立,达到了非对立的境地。

"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这两句诗描绘了荣师湛然作为禅宗高僧的境界。他深入禅定,保持着超然的状态,不受外界的干扰。他默然寂静,真正参悟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进入了超越二元对立的境地。

随后的两句"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表达了荣师湛然的智慧和博学。他的言语超越了表面的对话,融合了周易的哲学思想。他的话语要被理解为对周易的阐释和论述。

最后两句"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展示了荣师湛然的威望和深远的影响。他的境界和智慧如雷电般震撼人心,但只有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和欣赏。苏轼呼吁想要了解荣师湛然和他的教义的人们,应该去请教江东地区的三位有智慧的官员。

整首诗词通过对荣师湛然的境界和智慧的描绘,表达了对于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它也启发人们思考禅宗哲学和人生的真谛,呼吁人们超越表面的对立和干扰,追求内心的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

卓然精明念不起,
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
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
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
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
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
更问江东三语掾。

中文译文:

挺拔而精明的心思无法触动,
孤独而苍凉的身影照耀不灭。
在冥想的时刻慧明始终如一,
定慧的宁静照耀非二分法。
妙湛的智慧总是持守不动的尊严,
默默地真切地进入了不二法门。
言语的存在与消失并非对话,
这番话题要借用周易来论述。
众方位的人们都将雷电奉为至宝,
不容许微观真相的观照。
若想了解妙湛与总持之道,
还需询问江东三位智者。

诗意和赏析: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是苏轼写给虔州景德寺内的荣师湛然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荣师的崇敬和推崇之情。通过描绘荣师湛然的境地和智慧,诗中蕴含了深刻的诗意和哲理。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荣师湛然精明和苍凉的形象。他的心思高度纯净,无法被凡俗的事物所触动。他的存在犹如一束光芒,即使在孤独苍凉的环境下也不会熄灭。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荣师湛然的定慧境界。在冥想的时刻,他的智慧始终稳定不变,定慧的宁静照耀着他,这种境界超越了对立的二分法。

妙湛总持的境界是指荣师湛然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坚定不移的尊严。他默默地实践着真理,真切地领悟了不二法门。

下面的两句表明荣师湛然的言语超越了表面的对话,需要借用周易来进行深入的论述。他的言语既不是凡俗的对话,更像是对周易的解读和阐发。

最后两句提到众人都将雷电视为至宝,但却不能真正细致地观照其本质。若想了解荣师湛然和总持的境界和智慧,需要向江东地区的三位智者请教。

整首诗通过描绘荣师湛然的境地和智慧,表达了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赞美和追求。诗中融入了禅宗思想和哲学,呼唤人们超越表面的对立和干扰,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它也反映了苏轼对荣师湛然的敬仰和对道德智慧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近海饶风春足雨,白须太守闷时多。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

天开景运。记建武中兴,炎刘重盛。明良际会,八表风调雨顺。任一时、岳降生申,正千载、河清诞圣。祥云拥,流霞映。飞仙拱,魁星炯。佳应是、师真毓瑞,人天交庆。蘅薇香满元宵景。耀天目、神光如镜。见龙章凤质,降伏群魔归正。禀玄元、立教开先,悟至道、心空神领。昌元嗣,

洞府深沈春日长,山花无主自芬芳。凭阑寂寂看明月,欲种桃花待阮郎。

把杯方喜挹流霞,照眼骊珠重拜嘉。庭下满生书带草,胸中宜吐笔头花。敢言策足樊贤躅,独幸游心泳圣涯。谁谓蓬莱云气远,此中清閟即仙家。红尘飞不到壶天,风月幽怀属老仙。自笑枯肠无好语,且呼黄奶曲肱眠。

风从独树忽然来,雨去前山远却回。留许枝间慰愁恨,儿童抵死打黄梅。

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深。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一千里外鬓斑斑,枉被微官夺笑颜。酒后稍知寒力退,闷中尤惜世途艰。丹砂药剂宁如健,钟鼎功名不似闲。何日五湖深处住,四窗烟雨纳青山。

昔梦趋旃厦,巍冠预讲论。孤忠鄙张禹,薄命类虞翻。稍觉刍言戆,徐瞻玉色温。放臣绝朝谒,无路可酬恩。

脱身畎亩簉簪绅,父母妻孥均沐恩。百年七万二千饭,要须一饭不忘君。

嚎风一夜动,作雪欲愁客。客莫苦嗟行,农望明年麦。方来笑语同,又是关河隔。主人贤且智,不待子所画。

我曾醉臣勇菴床,酒渴依然梦吸江。晚角吹回灯尚在,眼花错认月横窗。

晓来一阵催花雨。正桃李、横塘处。笙歌帘幕燕莺喧。春在人间不老、谷城仙。潇湘图画迎千骑。襦袴欢声起。功名风虎庆云龙。更看万钉横带、系金狨。

隔雾南山愁漠漠,破烟东日淡晖晖。风欺白发勤吹帽,酒妒黄花故点衣。九日泪兼疏叶落,几时身逐短蓬归。青云欲早秋先晚,更惜登高乐事违。

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叹老嗟卑真浅士,古人心事有谁知。

相如玉片瑕,翳眼有空花。投机不施笏,定动岂能差。

人树俱不堪,岁月驹隙过。老怀泪如洗,欲唱谁当和。洛阳今少年,弊事劳力破。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挫。陶名滋惟旧,欹席快一坐。气焰九霄虹,磊落万玉货。平生休上下,楼辄让子卧。诸公吮疽尔,不去良可唾。洞庭清风熟,肄业情勿惰。有时寄来者,工拙吾能课。

轻生宅园籞。复得栖嘉树。岂敢擅洪枝。轻条遭所遇。叶密形易扬。风回响难住。

万里晴空挟怒雷,桥头水急报龙回。摩天瀑布穿下云,窥壑苍松破石来。足底烟霞迷径路,眼前风物有楼台。他年重纂黄山志,不写仙才写凡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