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同元美与诸比部早夏城南放舟(其三)》
拼音和注音
bú shi jiāng hú xīng , fēng chén cǐ dào n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是:(名)错误;过失:好意帮他,反倒说我的~|他总在背后说别人的~。
风尘:(名)①旧时比喻混乱污浊的社会生活。②比喻旅途的劳累:满面~。③旧指娼妓的生活。
江湖:(名)①泛指四方各地:走~|闯荡~|流落~。②旧时指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谋生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谁为河朔饮,吾愿罄交驩。
杯动沧波色,舟空白日寒。
题诗溪鸟过,岸帻野人看。
不是江湖兴,风尘此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