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台

蜡屐恣幽寻,未能得其要。
登临一放目,千峰供俎豆。

作品评述

《山台》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山间穿着蜡屐,自由自在地探寻幽静之地,但尚未找到真正的要领。当他登上山顶,眼前展现出千峰万壑,仿佛是供奉祭祀的器皿和豆粒。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山间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蜡屐恣幽寻,
未能得其要。
登临一放目,
千峰供俎豆。

译文:
穿着蜡屐任意探索幽静之地,
却未能找到其中的真谛。
登上山顶一抬眼,
千峰如同供奉的器皿和豆粒。

诗意:
诗中的"蜡屐"象征着作者在追求幽静之地时的自由自在,但他意识到自己尚未找到真正的宝藏。当他登上山顶,眼前的壮丽景色给他带来了启示,山峰如同供奉的祭器和豆粒,显示出大自然的庄严和宇宙的神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作者对山景的感悟和内心的追求。通过"蜡屐"和"幽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山间自由徜徉的状态,但又感到未能把握其中的精髓。登上山顶后,眼前的壮丽景象给他以启示,千峰的景象仿佛是供奉的祭器和豆粒,彰显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庄严。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人在追求幸福与真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在大自然的启示下,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这种对山景和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作者介绍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诗词推荐

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素飚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三春乐事揖兰亭,驻旆名园敞绣扃。酒盏绿深须露白,花梢红少已多青。宾裾特盛人间会,公衮能忘物外形。化笔暂归诗句里,清风一诵醉还醒。

第二筵开入九重,君王把酒劝三宫。驼峰割罢行酥酪,又进雕盘嫩韭葱。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歧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兰桂香。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蔼蔼琴堂。见说当年,申生谷旦,梦叶长庚天降祥。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双凫暂驻东阳。已种得春阴千种棠。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百里民歌,一樽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愿此去,龟

官閒时醉秀溪春,醉里吟诗字字新。欲报自惭无好语,年来胸次亦埃尘。

白日桥边白字碑,康王神道定为谁。路傍借问无人识,自滴村醪酹藓龟。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翳日桤阴翠幄遮,葑围高下奕枰斜。陂塘几曲浅深水,桃李一溪红白花。赪尾自跳鱼放子,绿头相业鸭眠沙。春郊景物堪图实,输与烟樵雨牧家。

露径风篱取次芳,朝荣暮悴付流光。一秋朵朵红相续,比着人情大段长。

龙山门不远,鹿苑路非遥。合逐闲身去,何须待客招。年华残两鬓,筋骨倦长宵。闻说峰前寺,新修白石桥。

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眼底江山犹在,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相寻已期到老,那知人、如此情怀。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野干鸣,师子吼。张得眼,开得口。动南星,蹉北斗。金刚阶下蹲,神龟火里走。

三鼓孤眠内守。重把玄门频扣。唤觉个中人,自是玉关无漏。无漏。无漏。姹女婴儿携手。

悠悠明月,载盈载缺,我酒在室。

恶风夜半阻归船,端欲留人作胜缘。千里携家观竞渡,五湖新涨政黏天。棹翻波浪山如雪,醉杀儿郎喜欲颠。得去更佳留亦好,吾曹何处不欣然。

深山大泽老龙僵,不染樵人斧上霜。月魄存存枯槁里,忽然枝上弄精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