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题兴善寺崔律师院孤松

为此疏名路,频来访远公。
孤标宜雪后,每见忆山中。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
何年植兹地,晓夕动清风。

作品评述

冬日题兴善寺崔律师院孤松

为此疏名路,频来访远公。
孤标宜雪后,每见忆山中。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
何年植兹地,晓夕动清风。

译文:

为了远离喧嚣的尘世,常常前来探访遥远的公公。
独自耸立的孤松,在雪后更加美丽,让我回忆起山中的景色。
静谧的影子在湿润的苔藓上生长,寒冷的风声在宽阔的空间中回荡。
我不知道是哪年种下了这棵松树,在清晨和黄昏时都会动荡着清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来到兴善寺探访崔律师院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一棵独自耸立的松树,表达了自己追求清净和远离纷扰的心愿。他常常来到这里,看着这棵松树,回忆起山中的景色,感受到了宁静与寒冷的力量。他想知道是什么时候种下了这棵松树,这样的地方是如此美丽和令人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冬日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孤立的松树,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和寂寞的追求。松树作为一种常绿植物,在雪后更加显得坚强和美丽,与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相契合。诗人在这里频繁地到访,通过观赏孤立的松树,回忆起过往的山中景色,感受到了宁静和冷寂的力量。他对这棵松树的起源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是哪一年种下了这棵树,这样的地方为何能在清晨和黄昏时迎风摇曳。整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和探访者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和远离纷扰的愿望。

作者介绍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诗词推荐

金锁朱门次第开,万签黄册绝尘埃。此中亦有先生稿,应是曾经御览来。

豪风横雨洗新春,掉电惊雷起蛰鳞。七百里开云土润,八千年庆大椿辰。太牢醇酎春台上,金马公车要路亲。凛凛河图门户在,稳将才业嗣前人。

分襟二年内,多少事相干。礼乐风全变,尘埃路渐难。秋林新叶落,霜月满庭寒。虽喜逢知己,他乡岁又阑。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常时五马看。忽忆使君身是客,一时挥泪逐金鞍。

翠雾断崖侧,丹霞流水西。竹从幽处密,松自古来欹。落叶半藏路,清风时满溪。仙家元不远,未许众人知。

万山列屏障,来往一溪云。倚槛古今异,望阙南北分。地清梅是主,天阔鹭成群。唐相经行处,勋名更属君。

吾慕斯人不以官,会昌一梦中兴间。何须更作穷愁志,秋雨长时睡正闲。

竺慧指此峰,飞来自灵鹫。猿鸟曾未知,烟岚尚依旧。兴亡谩千古,天地岂关纽。祇恐舟壑移,他年却西走。

泗上风宜旧罕传,邦人谁说贡鳞鲜。隔淮小市若古画,接楚远山疑宿烟。民舍卑洼多困水,农畴硗瘠少逢年。顾予居里号繁胜,举目只为乡思牵。

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

闭户凝神四十年,青鸾赤玺策云轩。琼棺数月金躯冷,满室天香酹一樽。

玉比清癯鹤比羸,相看中路忽相遗。诗才万斛难供歉,药论千箱不起衰。定有意游轻竹杖,犹余手剪碎松枝。南山山下徘徊处,曾指佳城示阿宜。

问大江东,长淮上,缘分如何修到。轻裘还熟局,第三番又是,五年春了。菜饭工夫,露香心事,惟靠天公分晓。林泉琴书梦,算飞笺觅去,不知多少。奈雅意难酬,又还留住,口衔新诏。都无他嗜好。玉麟静、公事供谈笑。满眼是、风花飘忽,惟有长松,雪霜里、插天苍老。休忆家山好。

重门闭不开,乌鸟相呼乐。晨晖转帘影,微风响松末。喧哗适已定,寂历方有觉。人生竟何事,外物巧相缚。当时不自悟,已过空成怍。耕耘亦何苦,游宦殊自恶。弃彼既已误,就此良应错。谁能即两忘,随缘更无作。

草堂人去客来游,竹笕泉鸣山更幽。向使经营无陆子,残僧古寺不宜秋。

容心绝少忌心多,背楚疑增自倒戈。羞渡乌江依故老,竟乘乌骓泣娇娥。一生负气止如此,大义亏人争奈何。莫唱送迎山下曲,恐渠惊是汉军歌。

闻君见影已堪怜。短因缘。偶同筵。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做梦杨花随去也,妆合畔,绣床前。觉来离绪意绵绵。写蛮笺。倩谁传。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欲上西楼还不忍,难著眼,望秋千。

算吟千万首,方得两三联。

十年前有约,今却在城居。羡尔能携子,深山自结庐。引泉移岸石,栽药就园蔬。见说高林外,樵人听诵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