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石与兰

石怒不近人,国香尔何有。
我以道眼观,无心得相守。

作品评述

《画石与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宝昙。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石和兰花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画石怒不近人,
国香尔何有。
我以道眼观,
无心得相守。

诗词的诗意是,画中的石头愤怒地不愿接近人类,而国家的芳香却无从寻觅。作者以超然的视角观察着这一切,没有任何私心,也没有试图保持什么亲近的关系。

这首诗词通过对石头和兰花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和脱离的认识。石头象征着坚硬、冷漠和不易接近的一面,而兰花则象征着清香、柔美和亲近的一面。作者在诗中以道眼观察,意味着他以一种超越尘俗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不受个人情感的干扰。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意境的深远和哲理的探讨。作者通过对石头怒视和兰花的消失,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膜和疏离。诗中的“无心得相守”表明作者并不追求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亲近,而是以超然的姿态观察世界,以道德的眼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首诗词的意境简洁而深邃,通过对石头和兰花的形象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以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情感的眼光去珍视和保护自然,而不是试图占有和改变它。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霸业今何在,行成计亦深。秋风吹海水,寒日下山阴。野燎余荒草,孤城带远林。吴仇终克复,不负卧薪心。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唯会做惺惺,便能夸可可。净清消息见得那。正好孤眠卧。这子午,致使运转精神,宝瓶宫、肯教放过。堤防取、玉户开时,把金关紧锁。把金关紧锁。永不遇淫风,也非遭业火。六道轮回总**。自在逍遥个。上下尽是,白气冲盈、一粒丹、结成金颗。空中早、仙乐来迎,感天花遍妥。感

春风淰淰欺驼褐,客思翛翛著柳黄。不是兰舟共漂泊,清明保事不还乡。

撩乱龙蛇掌上争,罢来间掉四先生。一棚儿女皆烟散,留得松风万古清。

守郡卧秋阁,四面尽荒山。此时听夜雨,孤灯照窗间。药园日芜没,书帷长自闲。惟当上客至,论诗一解颜。

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靦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

宦清只有著书忙,六馆归时客满堂。芍药待吟班已峻,梅花曾赋笔犹香。夜瞻北斗星河近,晴倚冬梅岭树长。别日未深情不浅,雪风吹老孟襄阳。

动是三年别,才堪十日留。苍头相与并,软语未能休。只搅赵遥梦,真成浪泊游。相期各努力,岁月鬓边遒。

一剑随孤影,风霜道路长。何人忽横笛,有客正思乡。古驿自芳草,空山又夕阳。啼猿莫添恨,今夜宿潇湘。

山侗九愿报师恩。意净心清路坦平。便把无为为造化,不凭有作作经营。恰如逗引龙和虎,还似般调姹与婴。活乐丹成蓬岛去,和公师叔远来

懒能看、海桑世界,风花过眼如传。月明昨夜庭流水,天色朝来都变。尘石烂。铢衣坏,和衣减尽谁能怨。秦亡楚倦。但翦烛西窗,秋声入竹,点点已如霰。当年事,本是泗亭沛县。却教绵B630成殿。暮年八阵那曾用,付与江流石转。前楚辩。今哨遍,是乌乌者灯前劝。乾坤较健。叹君已归

我生辰在斗牛中。井路有何功。运转峨眉山月,按行雪界天风。归欤老矣,愁添鬓白,酒借颜红。丘壑堪容我辈,轩裳分付诸公。

皇灵垂祐,洪福弥隆。祗率绵宇,洁祀真容。严恭奉册,对越清躬。睟容肃穆,懿号尊荣。礼成乐举,福禄来同。

得得来题小隐诗,拂香萦柳画船移。湖边好景春犹未,须到秋清月满时。

晓来帘幕卷东风,尚有春寒下绮栊。德满人间和气浃,卯山宫殿瑞云中。

辈流魏家芳,要领僧榻梦。翛然目为青,未敢蜚鸿送。

血洒青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声声只是为天涯。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冢在龙沙。催还不得恨琵琶。

山川摇落雁南飞,想见横汾鼓吹时。得意刘郎犹叹老,萧条宋玉故应悲。

十亩荒园斸野烟,蔬畦麦陇带平田。相忘鱼鸟无余地,自信貂蝉有老天。静处亦忙诗意思,贫中之乐酒因缘。梅花不隔前村路,只有霜桥雪屋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