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峨嵋山杨炼师

道士夜诵蕊珠经,白鹤下绕香烟听。
夜移经尽人上鹤,仙风吹入秋冥冥。

作品评述

《寄峨嵋山杨炼师》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鲍溶。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道士夜诵蕊珠经,
白鹤下绕香烟听。
夜移经尽人上鹤,
仙风吹入秋冥冥。

诗意:
这首诗以道士夜晚诵读蕊珠经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峨嵋山上的景象,表达了对仙境美景和道教修行的向往。诗中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仙境之间的交融与联结,展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道教修行和仙境之美的向往。第一句描绘了道士在夜晚默读蕊珠经的情景,暗示着修行者专注于自己的修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白鹤在香烟中盘旋下降,似乎在聆听经文的吟诵,给人一种神秘而超自然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夜晚的时光流逝,经文诵读完毕,人们乘着白鹤升入天空,仿佛仙风吹拂进入了无尽的秋夜。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世界的向往和对修行之道的追求。它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点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仙境之间的融合与交流。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传达,营造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思考。

作者介绍

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云雾相缠暝不开,披衣冲雨独登台。风号旷野吹江立,雷擘苍山震地来。从使郊原昏白昼,剩教草木洗黄埃。夜凉如此真堪饮,喜折圆荷作酒杯。

采采东篱亦易寻,悠然见处孰知心。心曾目送飞鸿否,谁不能近叔夜琴。

斗柄忽东指,开尽湖边梅,伟观天下无,四顾雪千堆。时至当歛退,勿受晓角催。安知桃李辈,於子无嫌猜?

络纬声残织翠丝。金风剪不断、雁来时。梦回缄泪寄征衣。寒到早,应怪寄衣迟。心事有谁知。黄昏常立尽、暗萤飞。秋来无处不生悲。情脉脉,月转辘轳西。

两使星前秉烛游。滔滔车马九河流。耳听宣政升平曲,目断炎兴未复州。闻鼓吹,强欢讴。被人_送作遨头。凭谁为扫妖氛静,却与人间快活休。

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

折杨柳,上章台,柳色依依尚未回。汉家尽得单于垒,屈指归同社燕来。

人寿百年三万日,有谁曾满百年来。腾腾任运聊堪乐,汩汩劳生尽可哀。富贵惟增身外累,酕醄当覆掌中杯。到头一等皆归死,未死须教笑口开。

渥洼步数太阿姿,争遣王侯不奉知。花作城池入官处,锦随刀尺少年时。两衙断狱兼留客,三考论功合树碑。须信隔帘看刺史,锦章朱绂已葳蕤。

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安得再少年,令我

先亲去无归,家有十男子。春秋此堂上,拜起共祭祀。一贫乃青毡,书种幸未已。人言抱子晚,君已三十四。何时见入学,况未保龆稚。老年树松柏,仁者用其意。父母养我时,辛勤五兄弟。蜂房今俯育,谁则逮菽水。昊天真罔极,梦想九原启。恭惟父母心,敢不嗣遗体。平生忠与孝,举动

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赋役未行中国法,讴歌犹带远人音。采金户簇青莎岸,射虎兵围黄叶林。寄语湖南滩上客,预将忠信待浮沉。

宿疾去如扫,出门芒屦轻。菊丛寒蝶闹,枫叶夕阳明。结阵看鸦集,衔衣喜犬迎。踟躇搔白首,诗句入经营。

苔封石磴绕层栏,栏外行厨荐玉盘。座揖湖山诗兴远,气吞云海酒杯宽。篮兴竟日有余乐,莲市只今无此欢。我愧么微难接武,飞笺亦欲寄青翰。

横担楖栗走诸方,佛祖玄关路转长。放下身心归故隐,金乌依旧出扶桑。

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外骋惺惺非是俏。内修持、些儿最妙。真如一点三光照。*起心香。自有祥烟罩。李四高人如悟晓。无中有、非常冥杳。胎仙舞袖麾灵耀。跨鹤腾空,出自我金鸡叫。

不学苍龙卧浙东,惊飚吟佩堕青璁。既无良策安江左,空有名园似洛中,危栈连云晴亦雨,飞楼近海夜生风。人间富贵皆尘士,回首吴山落照红。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墨池漫叠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佛宇争推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