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

白马魂空结,朱蛇谶岂真。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镬当年事,蒸尝异代人。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

作品评述

《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是明代顾起元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

白马魂空结,朱蛇谶岂真。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镬当年事,蒸尝异代人。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译文:
拜见方正学先生的祠堂(两首)

白马的魂魄已经飘散,朱蛇的预言又岂能成真。
九重之中原来是叔侄的关系,而今却以生死分别君臣。
鼎镬的往事只是过去,蒸煮的滋味尝过异代的人。
西山的一抔土,孤寂地盖住了冬天和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以古代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先生的敬意,诗词以两首的形式展开。

第一首诗描绘了白马的魂魄已经飘散,朱蛇的预言不可能成真的意象。白马和朱蛇都是古代祭祀中的象征物,白马代表吉祥和尊贵,朱蛇代表神秘和预言。通过描绘它们的虚幻和不真实,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思。

第二首诗则以九重、君臣、鼎镬等形象来表达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九重指的是祭祀时的九重台阶,象征着高贵和庄严。原叔侄指的是方正学先生的学生和追随者,他们在生死之间分别,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鼎镬是古代祭祀中的器皿,象征着历史和传统。通过这些象征物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对他的学说的传承。

最后两句“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表达了方正学先生已经离世,埋葬在西山的寂寞墓地中,不再与冬天和春天共存。这里的寂寞和离别意味着对先生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古代祭祀的意象和象征物的运用,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思了传统价值观的虚幻和不真实。这首诗词既是对先生的礼赞,又是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推荐

旧隐终牵梦,春残结束归。溪山无伴过,风雨有花飞。片石留题字,孤潭照浣衣。邻僧喜相接,扫径与开扉。

银汉低回度月华,琼钩宝柱绾灯纱。宛转萦烟随绣骑,徘徊照影逐香车。飞甍遥望如平乐,曲巷相逢似狭斜。百枝然火龙衔烛,七采络缨凤吐花。凤花龙烛光云陌,娈童艳女连歌席。荷盖亭亭葆羽翻,芝幢渺渺兰辉畐。鸳鸯阁上舞飞仙,翡翠屏前淹醉客。枞金叠鼓转层台,绛火银花映杂苔。

阮肇迷仙处,禅门接紫霞。不知寻鹤路,几里入桃花。晚树阴摇藓,春潭影弄砂。何当见招我,乞与片生涯。

涪州一别十年强,君自游行几退藏。好是金颜无佛处,却来铁面坐禅床。

山中地僻好藏修,寂寂幽居架小楼。云树四围当户暝,烟岚一带隔帘浮。举杯对月邀诗兴,抚景令人豁醉眸。我亦人间肥遁客,也将踪迹寄林丘。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大侵难宿饱,小熟有晨炊。岁事早如此,人情喜可知。田家甘粜贱,海贾恨来迟。粒粒皆珠玉,无忘饿殍时。

返照隐西山,烟村一水间。路长人自急,林暮鸟知还。枫巷秋常扫,蓬门夜不关。风尘犹剧盗,岁月但催颜。

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时。

无流无派亦无源,粝食充饥衲御寒。直下承当直下了,有何佛祖有何传。

小桃甚小能芬芳,乃在主人厅柱傍。忽然见此婉清扬,使我废书典衣裳。去年柔弱风中狂,樊姬痴小未解妆。绿罗衫袂红锦裆,一笑伴我窗风凉。一春寂寞卧桁杨,花气扑帘闻昼香。水瓢竹格小匡床,主人乃是江左王。小桃小桃弗尔伤,坐看明年厅柱长。

谈笑去拘忌,乃见相与深。风骚得往返,但见非知音。明日车马北,岂不动离襟。春风蘼芜绿,别恨生遥岑。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一邱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舋取刳肠。

槐阴清润麦风凉,一枕闲眠昼漏长。山鹊喜晴当户语,海桐带露入帘香。酒缘久病常辞酌,茶为前衔偶得尝。云北云南动游兴,速呼小竖治轻装。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

龙绕旌竿兽满旗,翻营乍似雪中移。中军一队三千骑,尽是并州游侠儿。

仙驭弗返,眇邈清都。肆此嘉肴,既丰既腴。奠享有成,鼓乐愉愉。入我豆笾,率礼无逾。

藐姑容化三阴馆,句漏砂封六乙泥。五练夜穷青玉枕,七明晨采碧云梯。冠霞高把浮丘袂,握体深藏鬼谷奚。知有山西驻龄药,何妨相赠一刀圭,

天教一老立堂堂,步武媻姗尽未妨。元始故家典刑在,北方正学派流长。新恩已焕青藜照,旧德行询黄发良。多谢寄诗勤问讯,自怜疏懒似嵇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