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

白马魂空结,朱蛇谶岂真。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镬当年事,蒸尝异代人。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

作品评述

《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是明代顾起元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

白马魂空结,朱蛇谶岂真。
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镬当年事,蒸尝异代人。
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译文:
拜见方正学先生的祠堂(两首)

白马的魂魄已经飘散,朱蛇的预言又岂能成真。
九重之中原来是叔侄的关系,而今却以生死分别君臣。
鼎镬的往事只是过去,蒸煮的滋味尝过异代的人。
西山的一抔土,孤寂地盖住了冬天和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以古代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先生的敬意,诗词以两首的形式展开。

第一首诗描绘了白马的魂魄已经飘散,朱蛇的预言不可能成真的意象。白马和朱蛇都是古代祭祀中的象征物,白马代表吉祥和尊贵,朱蛇代表神秘和预言。通过描绘它们的虚幻和不真实,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思。

第二首诗则以九重、君臣、鼎镬等形象来表达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九重指的是祭祀时的九重台阶,象征着高贵和庄严。原叔侄指的是方正学先生的学生和追随者,他们在生死之间分别,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鼎镬是古代祭祀中的器皿,象征着历史和传统。通过这些象征物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对他的学说的传承。

最后两句“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表达了方正学先生已经离世,埋葬在西山的寂寞墓地中,不再与冬天和春天共存。这里的寂寞和离别意味着对先生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古代祭祀的意象和象征物的运用,表达了对方正学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思了传统价值观的虚幻和不真实。这首诗词既是对先生的礼赞,又是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推荐

萧萧风雨急还休,无数仓官立道同。多少诗情浑漫兴,烟云不隔四山秋。

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惜无好事携樽酒,赖有邻家振烛光。尚友颇存书万卷,封侯正阙木千章。错刀锦段相仍至,小子都忘进取狂。

故乡风物胜荆吴,流水青山无处无。列植园林多美果,饱鉏畦垄富嘉蔬。桥边来淬劙桑斧,池畔行芟缚粽菰。我有素纨如月扇,会凭名手作新图。

绿阴政自可羸骖,舴艋何堪暑气惔。沙碛稍凉客且住,水程虽远未须贪。吾侪焉往不三黜,此段无劳忍一惭。山际有田归自好,休论暮四与朝三。

跨鹤扬州一梦回。东风拂面上平台。阆苑花前狂覆酒。拍手。东风骑凤却教来。谪好伯阳丹井畔。官满。平台还见片帆开。上界虽然官府好。总道。散仙无事好追陪。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客有林泉趣,寻幽翦薜萝。半山无石碍,此境得春多。隔岸桃花坞,临溪竹箭波。兹应是仙隐,鹤驭几时过。

尽室可招魂,蛮馀出蜀门。雹凉随雨气,江热傍山根。蚕月缲丝路,农时碌碡村。干将磨欲尽,无位可酬恩。

似闻寂寂带经锄,老圃何知莫问渠。况是汉阴机事息,岂忧芳草翳嘉蔬。

气韵非关竹有鱼,莫嫌清荫杂芙蕖。官居不俗从何得,窗下风翻末尽书。

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浩露同一色,澄澈寒监里。佳人耻施朱,欲与天真比。沙鸟闲且都,谁将拟公子。

三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小时。脱下御衣先赐著,进来龙马每教骑。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自是姓同亲向说,九重争得外人知。

一阳生,万物潜萌。隐隐有像,寥寥未形。蚌肠含妙蕴,犀角晕通星。密密用,细细行,本智虚融与理冥。露地白牛肥腻饱,拥蓑人驾雪山耕。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萧瑟兮枫林,呜咽兮岩泉。於此明月夜,拨动相思弦。音容尚如昨,恩爱空自怜。天风吹广寒,夜露飘飞仙。夫岂不垂念,孤凤谁与眠。人生亦客寄,胡不俱死遄。使我向阑干,泪雨如涓涓。

雪岭六年修苦行,今朝打失主人公。普天匝地无寻处,百亿分身是脱空。

几年丽泽道方亭,别驾重来路竟成。由是之焉知所止,安而行处坦然平。疾徐先后将观礼,作屏经营岂为名。万里修程今放步,胸中堠子自分明。

杜门憎庆绝,枕石梦魂清。

数朝从款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雨属僧家。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