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韵题精舍

数椽茅屋俯清溪,学者盈门所得栖。
地僻任从云聚散,林深不碍日东西。
巍巍道德千年在,凛凛声猷万古齐。
遗像载瞻三太息,一庭烟草有余凄。

作品评述

译文:《赓韵题精舍》

数椽茅屋俯清溪,
学者盈门所得栖。
地僻任从云聚散,
林深不碍日东西。
巍巍道德千年在,
凛凛声猷万古齐。
遗像载瞻三太息,
一庭烟草有余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晁子东写的,描绘了一个名为"精舍"的地方。诗中的"精舍"是一座位于山野间的茅屋,俯瞰着清澈的溪水。这里成为学者们的归宿,他们在这里寻求知识和修养。

诗人描绘了"精舍"所在的地方是偏僻的,没有受到喧嚣和干扰,云彩随着天气的变化聚散自如,周围的密林也不妨碍阳光的东升西落。这种环境给学者们提供了安静和宁静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道德和学问。

诗人通过描述"精舍"的环境,表达了道德和学问的长久存在。他称道德道义是巍巍不倒的,已经传承了千年,而学问的声音也是凛凛有力,流传万古。这里还有已逝学者的遗像,每次看到他们的形象,都让人感叹不已。整个"精舍"弥漫着一种凄凉的气氛,仿佛一庭烟草中的寂寞和悲哀。

这首诗通过对"精舍"的描绘,展现了它作为学者栖息之地的宁静和祥和。同时,诗人也借此反映了道德和学问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类文明中的长久存在和深远影响。整首诗情感沉郁,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思考和凝思的感觉。

诗词推荐

往日江村今物华,一回登览一悲嗟。故人殁后城头月,新鸟啼来垄上花。卖剑钱销知绝俗,闻蝉诗苦即思家。谢公古郡青山在,三尺孤坟扑海沙。

谬持文柄得时贤,粉署清华次第迁。昔岁策名皆健笔,今朝称职并同年。各怀器业宁推让,俱上青霄肯后先。何事老夫犹赋咏,欲将酬和永留传。

适自相遭各有时,莫悲团扇与秋辞。班姬不死天无准,定悔当时作许悲。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红雨斑斑点嫩苔,朱轮轧轧碾轻埃。园公不作橘中隐,康节肯从花外来。莺啭树林添道韵,鸥分江色献诗材。篮舆便载春归去,谁管酴醾芍药开。

舍前舍后竹冥冥,山雨潇潇彻夜听。还似当年谈旧梦,两翁相对一灯青。

古台数亩平岗连,莽苍瘦竹生寒烟。虾蟆不食海月在,夜久帖角回婵娟。今人莫论曾费筑,昔人已往谁知年。三茅京岘必可望,终欲相与吟云泉。

去年鞍马客南*。柰告别,苦**。今岁又相逢。喜客舍、清尊*同。仲宣楼上,杜陵幕下,着处话途穷。好去汉元龙。道休着、青春负公。

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万家赤子日高眠。丝管夜喧阗。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峨冠本愿致唐虞,白首那知堕腐儒。碌碌不成千载事,駸駸又见一年徂。无僧解辍斋厨米,有吏频徵瘦地租。要信此翁顽到底,只持一笑了穷途。

中国衣冠尽,孤臣蹈海边。秦思鲁连操,汉忆翌生才。天远文星隐,江平尽鷁摧。人寻芳草去,雁到故乡来。山色摧行櫂,波声送客杯。身还苏武节,梦泣李陵墓。水落蛟龙缩,城空鼓角人衰。苍梧浩荡,黄屋浪崔嵬。夜雨江蓠湿,春负杜若开。只令少微动,慎莫应三台。

楚山晴雨未分明,淡锁苍筠晓更清。浑是一江秋色染,只疑无处著秋声。

三五人家住一湾,近城无路去来难。溪边自结同吟友,松柏青青到岁寒。

列宿光参井,分芒跨梁岷。沉犀对江浦,驷马入城闉。英图多霸迹,历选有名臣。连骑簪缨满,含章词赋新。得上仙槎路,无待访严遵。

为惠不必广,但问与者谁。受施何用多,名义以为资。平生师友间,四海参寥师。一穷无四壁,百代有千诗。再逐越淮江,三年鲁中归。初无赞公色,不异净名衣。才如得风鷁,已复触藩羝。路贫谁肯怜,语妙君所知。我往立谈间,欻若白受缁。乃知仁者听,不待辛苦词。赵侯名教士,劲气

儿孙力作莫辞勤,仁政如天四海春。尽说干汤功已就,泽流莘野并耕人。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沈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不愁陌上春光尽,亦任庭前日影斜。面黑眼昏头雪白,老应无可更增加。

黑翎红嘴花间鸟,映花一点珊瑚小。当时如意击东风,万语千言啼未了。雕玉笼开出绣楹,海棠庭院雨初晴。美人按拍教鹦鹉,学得《霓裳》四五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