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
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
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
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
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
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
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作品评述

《声声慢》是宋代诗人王沂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声声慢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
千山尽入孤光。
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
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
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
也只凄凉。
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
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
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译文:

声声慢

高寒的房门窗户,空空白白的酒杯,
千山皆融入孤独的光芒。
玉影如虚无,天葩暗暗落下清香。
我平生的兴致不浅,记得那年,独自占据胡床。
怎知道,岁月飞转,到处都堪伤感。
南楼已断,悠扬的花儿和淡淡的月光,
都只带着凄凉。
寒雨斜风,更何况我独自掩着西窗。
天涯故人总是变老,徒相思,永夜相望。
梦断千里,趁着秋天的声音,一片渡过江河。

诗意和赏析:

《声声慢》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诗中以高寒的房间、空白的酒杯,表现了孤独和寂寞的意象。千山尽入孤光,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描绘了孤寂中的凄美景象。作者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独自占据胡床,感叹岁月的更迭,到处都是伤感和凄凉。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南楼已断,花儿凋零,月光变淡,暗示着作者身边的环境逐渐荒凉。冷雨斜风,独自掩西窗,突出了作者孤寂的心境。天涯故人总是变老,永夜相望,表达了作者对久别的故人的思念和无尽的相思之情。最后,以趁着秋天声音的一片渡江,描绘了作者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以细腻而凄美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无奈,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王沂孙的生平

  王沂孙:汉族,生于会稽,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经常与周公谨、唐玉潜等人相倡和,著有词集《花外集》。

  至元年间,为庆元路学正。

  他虽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也仍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只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在写作手法上,他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天香·龙涎香》中“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时变迁的无情,自述“清高”、“凄楚”,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

  王沂孙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佑、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佑、宝佑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

王沂孙的成就

  王沂孙最工于咏物。他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即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善于隶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这就是清人周济所说的:“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二是擅长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因而他的词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华影。

  词中无法补圆的新月,寄托着词人在宋室倾覆后复国无望的深哀巨痛。而另一首《齐天乐·蝉》所咏的“枯开阅世”而“独抱清高”的蝉,则是遗民身世和心态的写照。

  王沂孙词,前人评价甚高,尤其是清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更是推崇备至。其词艺术技巧确实比较高明,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也是一大缺陷。至于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则是与他同期同派词人的通病。

诗词推荐

羌竹繁弦银烛红,月光初出柳城东。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宋词

家住越来溪上头,胭脂塘里木兰舟。木兰风起飞花急,只逐越来溪上流。

宋词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宋词

不忘西来意,开窗西复西。柳悬鱼怒颊,蒲缚蟹团脐。县近更传信,寺围钟到齐。山翁出山处,放杖得新题。

宋词

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辞瑶阙。燕燕莺莺相并比,的当两团儿雪。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别。江梅影里,迥然双蕊奇绝。还听别院笙歌,仓皇走报,笑语浑重叠。拾翠洲边携手处,疑是桃根桃叶。并蒂芳莲,双头红药,不意俱攀折。今宵鸳帐,有同对影明月。

宋词

欲下荒庭意已阑,一枝红药坐中看。东风不息成何事,又醖春阴作夜寒。

宋词

脱了荷衣事将台,羁留又见岭梅开。诗因癸水辰山作,讼自雷州电县来。架上书从人借读,墙边竹是俸移栽。小窗睡起无情味,闲听饥禽啄砌苔。

宋词

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飕。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

宋词

求名恐颠隮,求道戒进取。谁知却行人,可以超万古。

宋词

野渡无冰涉,荒民不木饥。桥横侍郎记,墓立舍人碑。自古谁无死?何人没後思?淙淙富川水,便是挽歌词。

宋词

铁骑森森帕首红,角声旗影夕阳中。虽惭江左繁雄郡,且看人间矍铄翁。清渭十年真昨梦,玉关万里又秋风。凭鞍撩动功名意,未恨猿惊蕙帐空。

宋词

花点吴盐春欲老,翡翠飞来剪芳草。美人睡起春思深,弹丝拊木写同心。荔枝五弦调急缓,阮家月琴轴初绾。须臾钧天双合乐,南薰殿中风动幕。梨园乐官乐不鸣,宫中之音和且平。

宋词

一昨春江上水船,即非上水是登天。如今下濑江无水,始信登天却易然。

宋词

当年早有菟裘意,岁晚尘埃尚困予。闻说龙江真可隐,欲将余日寄仙居。

宋词

屈子沈渊日,年年旧俗忙。佳人夸彩缕,稚子竞新裳。铙鼓喧渔步,杯盘列象床。山翁独无事,燕坐只焚香。

宋词

扪萝探得云根路,直入云山最深处。主人心似青山间,云亦无心自来去。

宋词

飘转未归客,风帆不夜舟。断云依水定,薄月带沙流。香倚黄花岸,心清白露秋。林鸦栖未稳,飞乱北山头。

宋词

溪亭新雨余,秋色明滉漾。鸟渡夕阳中,鱼行白石上。

宋词

绝艳浓香一倍繁,青春归去已珊珊。障风护恐檀心损,和雨攀应玉手寒。今日我来频举爵,明年谁共凭栏干。盛传京雒多名品,未得寻芳洗眼看。

宋词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

宋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