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洞霄

踏雪来游大涤宫,缘崖一一访仙踪。
回环九锁银为阙,峭拔千山玉作峰。
冰柱高垂泉带石,珠幢整立桧兼松。
清寒入骨非入境,知在云霄第几重。

作品评述

《初入洞霄》是宋代倪思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踏足洞霄仙境的景象,展现了仙境的壮丽和清幽。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踏雪来游大涤宫,
缘崖一一访仙踪。
回环九锁银为阙,
峭拔千山玉作峰。
冰柱高垂泉带石,
珠幢整立桧兼松。
清寒入骨非入境,
知在云霄第几重。

诗意:
诗人以“初入洞霄”为题,表达了他踏雪登上大涤宫的心境。他沿崖而行,追随着仙踪,进入了如仙境般壮丽的景色。他目睹了峭拔千山,高耸入云的玉峰,以及冰柱挂垂的泉水,整齐耸立的珠幢,桧树和松树交织成的景象。诗词通过描绘这些景观,表达了仙境之美的清幽和雄奇。最后两句“清寒入骨非入境,知在云霄第几重。”意味着仙境的美不仅限于景色之美,更在于那清寒的气息,超越了世俗世界的尘嚣。

赏析:
《初入洞霄》通过对仙境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和清幽,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愉悦。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如“踏雪”、“缘崖”、“冰柱高垂泉带石”,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感。通过使用“九锁”、“银”、“峭拔”、“千山”、“玉作峰”等形象的修饰词语,加深了仙境的神秘感和壮丽感。最后两句则更加强调了仙境之美的深度和独特性。整体来说,这首诗词以其形象生动、意境清幽的描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其享受到了诗意和美感的愉悦。

作者介绍

倪思(一一七四~一二二○),字正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四年(一一七七)爲瑞州判官(明正德《瑞州府志》卷七),五年,中博学宏词科。累迁将作少监(《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光宗绍熙间,升中书舍人,寻兼侍讲。宁宗即位,出知绍兴府,召除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继爲言官劾罢,出知太平州、泉州、建宁府。召还,试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忤韩侂胄,予祠。开禧三年(一二○七),復召除权兵部尚书兼侍读,又因论史弥远专权,出知镇江府,移福州。嘉定十三年卒,年七十四。有《齐斋甲乙稿》、《兼山集》等,已佚。事见《鹤山集》卷八五《倪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八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诗词推荐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八十云巢老,诸公旧典刑。心情古井水,辈行晓天星。身健登高阁,眼明书六经。尝闻荐遗逸,何以报朝廷。

庆典施恩及万方,老臣遭遇亦非常。顿加多邑惭非称,倍进崇阶惧莫当。自念生来无此望,却忧福过有余殃。病躯莫效循墙避,且上天庭控免章。

新年未有一诗新,转觉羁怀感慨频。人日直连元日雨,梅花合让杏花春。避愁愁不舍孤影,怕冷冷偏旨老身。几夜五更了无寐,床头黠鼠亦欺人。

南山近日饭篱空,衲子难教口欱风。引臂上方香积界,须劳金粟展神通。

出师亦多门,水陆迷畏途。蹭蹬麒麟老,危樯逐夜乌。

连日山村雨,牛羊都在栏。低田渍积水,卧穗铺新寒。气逼琴丝润,香传岩桂丹。天光惜垅亩,应放月团团。

一声钟磬有无中,楼阁山林本自空。不向云端呈伎俩,犹来盏里现神通。

中道难行古已然,东边扶起又西边。一般等是墟人国,莫道三君与七贤。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裴回,啾啾赤帝骑龙来。

举离觞。掩洞房。箭水冷冷刻漏长。愁中看晓光。整罗裳。脂粉香。见扫门前车上霜。相持泣路傍。

古今题品几词人,莫怨边风两鬓尘。不是丹青曾汝误,琵琶到老一官嫔。

溪旁老子宫,古松奋苍鬣。修迳烟霏深,中岩祠像设。崖头流云漫,千丈藤萝结。猿猱跃其间,手疑攀日月。人间诸想灭。文楸飞雹铿,朱弦浮磬彻。此山宇宙初,谁擘坤轴裂。六丁曾一戏,万古留洞穴。仙翁昔此栖,还丹成白雪。佩环升倒景,遗台犹岌嶪。菊秋风日佳,归艎双桨歇。便欲

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

西府风流载世长,玉龙鳞甲更储祥。庆源衮衮多英杰,可但韦平一再芳。

初月凉风夜向阑,倚楼愁到笛声残。天高阊阖银河白,露滴梧桐金井寒。多病马卿犹是客,几时张翰也辞官。年年怕近清秋日,忆杀湖边旧钓竿。

迎侍京华又见春,天时人事一番新。丙申儿遇丙申岁,己卯爷逢己卯辰。本分法门行得熟,长生样子学来真。斑衣奉酒多为寿,满眼光风正可人。

雪泥滑滑到山郭,提壶劝沽亦不恶。林中解道不如归,家人应念思归乐。

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识君虽向歌钟会,说事不离云水间。春夜酒醒长起坐,灯前一纸洞庭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