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

细雨霏霏下钓台,冲烟小艇截江来。
不知取得鱼多少,鼓棹如飞唤不回。

作品评述

《渔舟》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渔舟打渔的场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渔民在江湖间的艰辛和无奈。

诗中描述了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渔舟停泊在钓台上,渔民坐在渔船上,等待着鱼儿的上钩。突然,一艘冲着滚滚烟雾而来的小船截住了江面,渔民不知道这船是从何处来的。他们心急如焚,拼命敲击船桨,试图唤醒对方,但对方却不回应。

这首诗通过细雨、小艇、钓台等细致的描绘,展现出了一种寂寞和无助的氛围。渔舟在雨中孤零零地停在钓台上,而来路不明的小艇截住了他们的去路。渔民们焦急地敲击着船桨,试图呼唤对方的回应,但他们的呼声仿佛消失在雨雾之中,没有任何回响。

这首诗的主题是渔民在艰辛的渔业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细雨和烟雾象征着困难和迷茫,渔民的呼喊声没有得到回应,似乎也象征着他们在这个世界的边缘,被遗忘和无视。诗中的渔舟和小艇形成鲜明的对比,渔舟停留在钓台上,象征着渔民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和依赖,而小艇的突然出现,则打破了他们的平静,让他们感到茫然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渔民在艰辛生活中的无奈和困境,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于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共鸣。诗人通过精妙的描写和意象,将渔民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总的来说,《渔舟》这首诗以渔民在细雨中的困境为背景,通过对渔舟和小艇的描绘,表达了渔民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无奈。这首诗深情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忧伤的世界,唤起了对生活边缘人的思考和同情。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无马可租冲晓去,有筇堪策趁晴行。初程便是萧山县,喷火榴花两岸明。

稍觉香熏鼻,还思酒人唇。盈缸止三斗,可拨瓮头春。

好酒来谁家,明月得我心。把酒弄明月,醉卧盗不侵。

人生乐事难,清节视险夷。遇坎而履坦,讵以得丧亏。我观万物间,独此琅玕宜。颀然挺冰操,得之风雨时。秋风桐飞翻,夏雨民怨咨。怵近真乃见,嗟物如一岐。此君岂其然,风雨而不移。娟娟净明月,细细香浮漪。此理固千载,俗士难与知。洮湖著危亭,千亩胸中奇。植此凛凛节,照公

封胡连璧雨中来,目送皈鞍怅独回。隐几读书寒入骨,开门落雪皓平阶。急寻火阁温双手,自唤儿郎共一杯。念汝野梅官柳路,地炉松叶买茅柴。

回肠无奈别愁煎,待得鸾胶续断弦。最忆钱塘风物苦,西湖月落采菱船。

衍山先自无尘土,更着飞琼细糁看。可笑一生缘好事,却将衰鬓敌隆寒。

半角庭阴,弓月映眉,珠露侵靸。花棚倒挂风枝,低罥鬓唇バ叶。凭肩笑问,甚日罢织流黄,泥人无语吟虫答。灯近悄分携,溜钗钿犀合。一霎。莲丝易折。未稳栖鸳,陡惊弹鸭。几度空阶,宵永笛声孤擫。玉腰烟瘦,□□梨梦香消,醒来凉袖阑干压。不尽度檐云,写间愁千叠。

追攀笔墨幸同时,苏季如今不愿师。自托柳州曾指授,年来稍稍许言诗。

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春草黄复绿。客心伤此时。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日华照赵瑟。风色动燕姬。襟前万行泪。故是一相思。

人道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儿今如许,才觉三十九年非。昨被玉山楼取,今仗牛山挽住,役役不知疲。自己未能信,漫仕亦何为。亦何为,应自叹,不如归。问归亦有何好,堂上彩成围。上下东冈南陌,来往北邻西舍,地看儿啼。富贵适然耳,此乐几人知。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可是胸中负怪奇,一丘一壑尽逶迤。自从猿向西方去,鹫竺飞来未可知。

才晴便是看花时,休问花名是阿谁。藉使无梅桃杏在,但能来赏莫嫌迟。

一水奔流叠嶂开,谿头千步响如雷。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将军朝挑战。都护夜巡营。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花随流水去悠悠,几日伤春欲白头。絮系游丝肠百结,瓣浮细雨泪双流。秋千院落人孤立,杜宇枝头月一钩。过眼韶光无计挽,年年空抱别离愁。

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忆昔与郡同射策,同舟同馆心胶漆。万言人奏甘弃置,赖有湖山好看客。归装濡滞及黄池,半菽寒菹作除夕。慨慷相与期古人,聊复名场借梯级。君家三秀立分鼎,太阿觉群锋更颖。吏行鹜閧尘坌,寒露玉壶琼光炯。五羊仙伯两眼明月秋,荐书万里徹冕旒。四贤同时一纲收,朔风扶柂长江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