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应庙

庙食空山八百年,衣冠犹是李唐前。
汴河十里垂杨柳,何似松阴数亩田。

作品评述

《保应庙》是宋代著名诗人董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庙食空山八百年,
衣冠犹是李唐前。
汴河十里垂杨柳,
何似松阴数亩田。

诗意:
这座保应庙已经存在了八百年,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它的建筑和装饰依然保留着唐代的风貌。沿着汴河十里的河岸,垂柳如烟,景色优美,但与之相比,作者觉得还是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更加宜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保应庙的历史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古老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先,庙食空山八百年,表明这座保应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庙宇作为宗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一种传承和延续,它的存在与历史相互交融,给人以厚重感和敬畏之情。

其次,衣冠犹是李唐前,指的是保应庙的建筑和装饰仍然保留着唐代的风格和风貌。李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因此,诗中作者通过衣冠来象征整个建筑的装饰和风格,表达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接着,汴河十里垂杨柳,形容了河岸边上垂柳的景色。垂柳是中国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物,它柔软的枝条和婆娑的姿态给人以温婉、优雅的感觉。

最后,何似松阴数亩田,通过对比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与汴河垂柳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宜人之地的向往。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常常与寂静、深远的意境联系在一起,所以作者认为在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更加宜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保应庙的历史和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宜人环境的向往。

诗词推荐

西湖西岸三百寺,一一题名嗟未能。他日诛茅追胜赏,却寻诗版验吾曾。

舍前江路接征廛,舍后湖光净渺然。不许红尘穿港入,独携黄妳过桥眠。禽鱼上下诗三百,风雨阴晴易上鼙。出处不齐均有役,两轮天上亦东西。

倦翼投深樾,惊鳞忆故川。渊明松有迳,杨恽豆宜田。穷达安微分,行藏愧昔贤。此心谁尽了,达此固怡然。

蔬食可堪贫,勤哉养亲。蓬莱知不远,应是著斯人。

闰月月望,月即寻常。云埋即闇,云散即光。

履道坊南竹径脩,绿杨阴里水分流。众贤买得澄心景,独我居为养志秋。若比陈门成已僣,苟陪颜巷亦堪忧。无端风雨虽狂暴,不信能凌沉隐侯。

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莫言长是无心物,还有随龙作雨时。

刳木为舟数丈余,卧看风月映芙蕖。清香一阵浑无暑,时有惊榔跃出鱼。

长歌遗世情,沧浪之水清。铄金在众口,折轴由群轻。君子贵同尘,安事皎皎明。傥在子所呼,牛马亦我名。

病中草草度年华,睡起匆匆日易斜。抵死愁禁千斛酒,薄情雨送一城花。镜湖烟水摇朱舫,锦里香尘走钿车。此梦即今都打破,不妨寂寞住天涯。

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

山羊卷酥如切玉,翦毛胡羊花作肉。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修爵固当修天爵,选官何似选天官。青驺走遍皇都易,白鹤飞来绛阙难。

曾读桐江路上题,斯文便合请君司。向来吴会连朝语,晚岁扬州七字诗。忧世自怜闻道晚,论心犹恨结交迟。帆樯百里孤吟罢,坐爱雄风约雨师。

蒲郎吾畏友,诗句屹长城。道义千钧重,功名一羽轻。邓攸无后嗣,卢老是前生。世路羊肠剧,君心若砥平。

欢境凄怀动,新林逝客栽。嵇庭仍茂竹,张宅半荒苔。湖忆临杯绿,花疑作赋开。酒船今寂寞,不复子云来。

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

君家先茔鄧尉侧,佳木生之杂绀碧。不看人间顷刻花,他年管领风云色。

雁来时、晚寒初劲,青灯摇动窗户。商声暗起邻墙树,触景乱愁还聚。秋又暮。柰合造凄凉,无处无笳鼓。狂吟醉舞。记满帽簪花,分筹藉草,骑马忘归路。怀人远,有恨凭谁寄语。虚名长是相误。天涯节序浑非旧,留得满城风雨。心万缕。漫自喜、孤高不惹沾泥絮。羁怀倦诉。好分付儿曹

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众山摇落尽,寒翠更重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