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八尺藤床六月天,林间风露饱鸣蝉。
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尺藤床六月天,
林间风露饱鸣蝉。
手挥如意葛巾堕,
谁诵黄庭惊昼眠。

诗意:
这是一个夏日午后的场景描绘,诗人以扇子为主题,表达了夏日的炎热和扇子的清凉舒爽。扇子摇动时,风吹拂着树林,露水滋润着大地,蝉鸣声此起彼伏。扇子挥动的动作仿佛随心所欲,宛如仙人的葛巾从手中滑落,使人联想到黄庭之上的琴声,让人不禁从昼间的瞌睡中惊醒。

赏析:
《扇子诗》以简洁明了的表达展现了夏日午后的景象。诗中通过描写扇子的运动,将自然界的声音、气息和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八尺藤床和六月天的描写,表现了盛夏时节的炎热和湿润的气候,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林间风露饱鸣蝉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树林之中,感受到树叶的摩擦声、微风的拂动和蝉鸣的嘹亮。手挥如意葛巾堕,将扇子的动作形容得极为灵动,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而诗末的谁诵黄庭惊昼眠,则通过音乐的联想,使人从昏昏沉沉的睡梦中被吵醒,宛如置身于黄庭之上,聆听着美妙的琴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夏日午后的一幕,通过扇子的形象和相关联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炎热夏日中的清凉和活力。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离愁万斛。春思难拘束。瘦尽玉肌清彻骨。蹙损两眉秀绿。画屏罗幌输君。文鳞锦翼尤勤。长记酒醒香冷,笑将髻子隈人。

一曲画楼钟动,宛转歌声缓。绮席飞尘满。更少待、金蕉暖。细雨轻寒今夜短。依前是、粉墙别馆。端的欢期应未晚。奈归云难管。

木落川空亦大奇,坐中亡酒客须追。非渠江汉孟东野,孤我南山韩退之。

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鬼章有入槛车时。钟繇捷表前无古,班固铭诗继者谁。白发腐儒心胆薄,一春林下浪攒眉。

弱冠吟诗六十年,自然熟处有肥仙。坡翁追和陶元亮,谷老深惭白乐天。苦李道傍人不采,蟠桃海上事空传。平心定气求中道,佳句无穷在眼前。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一枝绛蜡香梅软。宜春小胜玲珑剪。拂晓上瑶钗。春从鬓底来。菱花频自照。粉面惊春早。淡拂晓山眉。为谁今日宜。

床头酿酒一年余,气味全非卓氏垆。送与幽人试尝看,不应知是百花须。

巧历虽千岁,先知一日差。未能下算子,亦道是占家。

兵堪渡海将军老,史不占天处士间。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清唱动梁尘,窈窕夜深庭宇。一笑满斟芳酒,看霞觞争举。弓靴三寸坐中倾,惊叹小如许。子建向来能赋,过凌波仙浦。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蟑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一别迎銮十八秋,重来意气落旄头。平山老子不收拾,南望端门泪雨流。

前日花正红,今旦香已入。我知色空相,未开固非在。韶华每备陈,风雨不本贷。任渠万点飞,岂待愁如海。

潮退菰蒲风自倒,秋学菱芡雨应添。怪来病眼双明甚,喜见逢山寸碧纤。

一不是,二不成。介然独立,法尔双行。柳线渐摇风力嫩,草针齐上烧痕青。一点灵光普天地,更嫌何处不分明。閒里摸著鼻孔,忙时换却眼睛。

瞋恚痴未除,心意识颠倒。谈禅信口开,知头胡乱扫。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个是云门僧,即非杜撰长老。

云,三秋桂子,山名载于图经,余顷为郡掾,尝见之晦庵老子修行久。问禅金粟曾回首。截竹是禅机。吹破粟玉枝。西湖秋好处。承得昭阳露。香透月轮低。来薰打坐时。

坐上花光欲照人,深疑花是洛中神。已拼今日如泥醉,何必须分妄与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