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麦。

作品评述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杜戚陈三掾离开官场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风摵摵鸣枯蓼,
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
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
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
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
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
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
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
忍饥待食明年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杜戚陈三掾离开官场归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自己平庸宦途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绘了秋风摵摵、鸣枯蓼的景象,船阁荒村夜晚寂静无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正是逐客断肠之时,只有杜戚陈三掾独自高歌酒醉,直到天明。这一描写表现了杜戚陈三掾的豪迈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也暗示了诗人对他的敬佩。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微不足道的官职的留恋和对杜戚陈三掾归乡后物资匮乏的担忧。他称自己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去轻矫,而杜戚陈三掾却因失去官职而贫困,连五斗粮食都不够温饱。这种对微官职位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困扰,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然后,诗人转而询问杜戚陈三掾失意的时间会持续多久,他以月亮啖食虾蟆并依然明亮为比喻,表达了对杜戚陈三掾能否重振雄风的期望和对他困境的同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杀人无验中不快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官场权谋斗争的反感和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厌倦。他认为这种徇时所得所获甚微,而自己却随手遭遇了忧患的纠缠。最后一句,诗人寄望杜戚陈三掾如同种植宿麦般忍饥耐渴,期待明年有丰收,也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杜戚陈三掾的离别和归乡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运用了秋风、船阁、荒村等意象,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杜戚陈三掾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官场功利和物质之困的反思。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蕴丰富,揭示了人生中的困境和追求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轻圆兀其颠,不受暑雨厄。时将篷外挂,旋转卷七泽。

负笈初忘道阻长,求船翻为岁奔忙。一尊故惜时重与,四海当知别未尝。渭北江东无异辙,太虚明月本同光。属公忽讳经为别,遣客仍知醉不忘。

女休猜,儿莫识。情欲偷精,盗髓*筋力。奉劝回头寻歇息。认取身中,三个真端直。姹娘亲,婴子得。专委黄婆,鞠养成渊默。畅饮刀圭通十极。四句同归,随步云霞陟。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郊祀三年大礼崇,上公翊赞极寅恭。清坛九奏应昭格,今岁人神识景钟。

抱蜀起居笼万象,飞吟犹爱鹊声酬。荒荒魂绕疮痍地,澹澹杯邀岛屿秋。爬别蠹痕存国故,迷离蚕食乱乡愁。逃名逃世余湖艇,公傥过予为少留。

野水岗头屋,春行竹裹厨。所安仁者静,其乐道之腴。遗逸盍徽诏,耆英空画图。诗书根气远,丛桂蔚相扶。

一灯分灯灯无尽,一处明处处齐透。闹浩浩中一法不舍,静悄悄处一尘不受。灯明如来,一场漏逗。

不原生封万户侯,归来却伴赤松游。琴书东里三缘屋,诗酒西湖一叶舟。雁过客楼秋雨急,乌栖江树暮烟愁。频年陡觉生华发,日日凭高望楚州。

才高明主睠方深,属郡闻风自革心。闾里不须多按治,山川从此数登临。茅檐坐隔云千里,柏垄初抽翠一寻。东望泫然知有寄,但疑公岂久分襟。

重城雉堞粉相围,乱片情多故点衣。浩荡关河无表里,微茫草树有光辉。冷侵容鬓双蓬短,急伴年华一箭飞。却忆水曹诗句好,群鸦接翅傍昏归。

月白星稀后,歌残雅奏初。剽闻先破胆,欲见疾开书。孔翠仙毛烂,珊瑚海树疎。好诗如好画,黑瘦未容锄。

过江籍甚颜光禄,又作山中老树看。赖是元龙楼百尺,雄谈夜半斗牛寒。

一雨润焦枯,大地承恩泽。黄铺亩亩云,青锁郊原色。刈禾镰子痴如风,收放全归掌握中。

一揖仍为别,他乡复避兵。客随风雨老,春著鼓鼙轻。宇宙关何事,艰危得此生。门前一溪水,几日到江城。

岷峨皎皎玉千峰,只欠平川一尺融。土雾不成云外霰,江沙半杂夜来风。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年战声中。

塘上勾帘对晚香,半斜红日已侵床。江妃羞出凌波袜,长在高荷扇影凉。

册府藏馀烈,皇纲正本朝。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咫尺言终直,怆惶道已消。泪心传位日,挥涕授遗朝。飞燕潜来赵,黄龙岂见谯。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穆卜缄縢秘,金根辙迹遥。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炎方无信息,丹旐竟沦漂。邂逅江鱼食,凄凉

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花娘篸绥妥,休睡芙蓉屏。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直贯开花风,天上驱云行。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