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有感

白鹿薪传一代宗,流行直到海之东。
何期千载檀香月,也照匡庐洞里风。

作品评述

诗词:《参加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有感》

白鹿薪传一代宗,
流行直到海之东。
何期千载檀香月,
也照匡庐洞里风。

中文译文:
白鹿传递了一代又一代的宗派,
流传直到东海之滨。
不期望千载之后依然有香飘荡,
也照亮匡庐洞里的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现代诗人冯友兰写的,表达了他参加国际朱熹学术讲座会的感受和感慨。

首句“白鹿薪传一代宗”是指朱熹的理论思想和学说代代相传,世代弟子传承。白鹿是朱熹的别号,他的学说影响深远,传遍了东方文化的疆域。

第二句“流行直到海之东”强调朱熹学说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甚至传到东海之东,说明其影响力之大。

第三句“何期千载檀香月”表达了诗人对朱熹学说长久传承的期望和祝愿。千载檀香月暗喻朱熹学说千古流传,如同香气袅袅的檀香,闪耀着明亮的月光。

最后一句“也照匡庐洞里风”是诗人对朱熹学说的赞美和敬仰。匡庐洞是朱熹在福建武夷山的隐居处,这里的风是指朱熹学说的影响力,它不仅照亮了历史长河,也给人以启迪和指引。

整首诗通过描绘朱熹学说的传承、影响力和长久性,表达了诗人对朱熹学术讲座会的感慨和敬意。诗人希望朱熹的学说能够在未来继续闪耀,为学术界带来启迪和指引。

诗词推荐

久雨涔{左雨右资}浃甸圻,层云晻暧压城低。沈灰将恐蛙生灶,负土深防蚁漏堤。避冷竹窗烘炭兽,祷晴琳馆抗旌霓。知君方欲行千里,早晚残霞却照西。

晴光先已媚帘栊,炫书那堪杏吐红。柳色半分高致外,鸟声全在艳香中。催科共喜钱初减,种艺须闻麦已丰。官府吾侪亦云暇,可来携榼对东风。

浙间笔工麻粟多,精艺惟数冯应科。吴升姚恺已难得,陸震杨鼎肩相摩。我游金渊饭不足,破砚生苔尘满目。毛锥自笑不中书,白发纷纷老而秃。中山博士子墨卿,贻书荐至杨茂林。里儒大半习刀笔,耳闻竽瑟谁知音。善刀而藏归勿出,博士校书行有日。定当致汝数百枚,东坡有云北方无此

诗句入冥搜。欲写还休。人间情是阿谁留。千丈游丝不落地,风外悠悠。烟雨晚山稠。人倚西楼。衡阳归雁满沙头。一种江城寒夜客,一种春

秋云洗晨光,庭树碧已散。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沦漪自然绿,空秀不可限。樵汲带清景,望望使步缓。自从闭门来,屡见王路蹇。泽衰怀绿猗,道难惧蓬转。情闲地仍幽,物扰理自遣。谁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

故国伊川远,深居碧嶂前。伴吟唯有鹤,高趣别无仙。岳信闲慵答,丹经秘不传。杖蔾时访我,终日话南禅。

薄游废家务,待子营糗粮。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凌矜马到门,硉兀牛卧场。立苗苍耳根,此策殊未长。

稳得身心常坦坦,此事从来高着眼。山河大地遍游行,只是雨下不借伞。

数间老屋半欹颓,宗袥虽存没草莱。尚有遗民呼太庙,可堪游鹿上荒台。花开陌路空余恨,麦被陵陂不尽哀。三节还乡平日志,化为杜宇定归来。

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不管诗人太瘦生,但念酒徒稀醉眠。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王事信靡监,饮冰安足辞。胡为拥征传,乃至天南陲。天南非我乡,留滞忽逾时。还经羽人家,豁若云雾披。何以宽吾怀,老庄有微词。达士无不可,至人岂偏为。客愁勿复道,为君吟此诗。

未说路行难,山深分外寒。晚村林隐寺,春润石鸣滩。薄宦曾无补,劳生敢自安。羽书虽较少,备御莫教宽。

绿遍芳郊木。早红褪香干,堪叹韶华瞬目。薄_东皇缘底事,得恁匆匆去速。正永日、初长晴淑。忧忆夜来成梦处,记分明、浑似瑶台宿。人语静,燕双逐。纱窗一炷沈烟馥。拚淋浪剧饮,高枕春酲草屋。无计留春添怅望,空写新词叠幅。算负却、照妆画烛。欲说萦心些个事,恐教人、蹙损

残骸已废自知休,少不愁穷老岂愁。坎止流行聊尔耳,一身随世作虚舟。

华颠何见逼,强半百年身。眼瞀交书过,心閒药物亲。卫生元有术,却老未逢人。此道须君至,寒灯子细陈。

脱略情尘老睦州,虎头虎尾一时收。芳草渡头韩干马,绿杨堤畔戴嵩牛。

镂羽雕毛迥出群,温黁飘出麝脐熏。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