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山人

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
倦游不拟谈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须。
绝学已生真定惠,说禅长笑老浮屠。
东坡若肯三年住,亲与先生看药炉。

作品评述

《赠黄山人》

面颊照人元自赤,
眉毛覆眼见来乌。
倦游不拟谈玄牝,
示病何妨出白须。
绝学已生真定惠,
说禅长笑老浮屠。
东坡若肯三年住,
亲与先生看药炉。

中文译文:

面颊照人本来红,
眉毛垂下覆盖眼睛乌。
疲倦漫游不谈玄妙之事,
展示病态又何妨有白发。
绝学已经生出真正的定惠,
说禅法时长笑老佛像。
如果东坡肯在这里住上三年,
我愿与您一同观看药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所作,题目为《赠黄山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黄山人的赞赏和倾佩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黄山人面颊的红润,表现出他的精神饱满和容光焕发。第二句描绘了他浓密的黑眉,将眼睛遮蔽得看不见。这两句通过对黄山人外貌的描绘,展示了他的形象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深藏的智慧和神秘。

第三句诗人表达了黄山人不愿谈论深奥玄妙之事的态度。他并不追求虚幻的理论,而是注重实际的行动和实践。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认为示病并不妨碍黄山人的表现和发挥,即使有白发也不妨碍他的精神风采。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称赞黄山人已经掌握了真正的定惠,即参透了禅宗的精髓。他在讲授禅法时总是面带微笑,仿佛是一个老佛像一样。这里诗人对黄山人的智慧和修行给予了赞赏和认可。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他希望苏东坡(苏轼自己)能够在这里与黄山人共同居住三年的愿望。他愿意与黄山人一同观看药炉,这里的药炉可以被理解为修行的象征,也暗示了他希望与黄山人一同研究和探讨禅宗的奥义。

整首诗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黄山人的钦佩和愿望,同时展现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黄山人的形象和表达对其智慧的赞美,呈现出一种虚实结合、内外兼修的禅宗意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人睡方酣鸡未知,起来叫转月华西。南风吹落北斗柄,细数月中丹桂枝。

渐老闲情减。春山事、撩心眼。似血桃花,似雪梨花相间。望极雅川,阳焰迷归雁。征鞍方长坂。正魂乱。旧事如云散。良游盛年俱换。罢说功名,但觉青山归晚。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如今霜尘满。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夏白紵云母屏薄望如空,水精帘疏不碍风。美人独立何所似白玉芙蕖秋水中。素绡细织冰蚕缕,清寒不受人间暑。晚来浴罢绿窗闲,自把新诗教鹦

路多枫树林,累日泊清阴。来去泛流水,翛然适此心。一披江上作,三起月中吟。东省期司谏,云门悔不寻。

独入玄宫礼至真,焚香不为贱贫身。秦淮两岸沙埋骨,湓浦千家血染尘。庐阜烟霞谁是主,虎溪风月属何人。九江太守勤王室,好放天兵渡要津。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虹枌跂鸟翼。山节拱兰枝。画梁云气绕。雕窗玉女窥。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盘根纽坏石。行雨暴浇池。长藤连格徙。高树带巢移。鸟声唯杂曲。花风直乱吹。白虎题书观。玄熊帖射皮。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儿。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若论曹子建。天人本共知。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坡。

日磾断内讨,坐享七世荣。霍光徇所爱,两忘家与名。卓阔俱抗志,纤微独纡情。得夫万世视,长令壮夫惊。

气压关河力拔山,绝人武勇更无前。若於今代当戎寄,子弟何须用八千。

欲作别离西入秦,芝田枣径往来频。东湖此夕更留醉,逢著庐山学道人。

银缸委坠红,碧锁朦胧晓。别泪洒金徽,一曲情多少。邮亭今夜长,明月香帏悄。纵使梦相逢,何处寻蓬岛。

啼鴂一声云榭晚。好梦惊回,蓬岛疑行遍。无绪东风帘自卷。香苞云压荼コ院。似有还无烟色展。絮暖鱼肥,时复吹池面。扇影著花蜂蝶见。药栏春静红尘远。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

后人百事不如古,创立造为难悉数。一百苟且万千年,一夫阿狥弥九土。神仙不死岂有之。起自秦皇并汉武。蜀陵冀角民鼓乱,楼殿至今连海宇。从明未载心神飞,无根金人忽如睹。膏肓遂成不可治,五教壅寒生民苦。帝城元夜移三山,天河七夕桥织女。倡优侏儒为戏乐,淫词浮文作贡举。

舟车历尽险,风物乃还君。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复闻。林鸣异音鸟,山冒欲晴云。若吊张丞相,空祠旧近坟。

三朝勋旧半雕零,京口雄藩孰老成。可是叔孙祈欲死,喜闻先轸面如生。东园草暗铜驼陌,北固潮平铁瓮城。珍重子仪谁可继,三军气色倍精明。

波中植甚固,磔磔如虾须。涛头倏尔过,数顷跳鯆cr.不是细罗密,自为朝夕驱。空怜指鱼命,遣出海边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