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粹厅十咏·逍遥阁

山水有馀静,都忘城市嚣。
朱黝本自省,时焉此逍遥。

作品评述

《延平粹厅十咏·逍遥阁》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逍遥阁,山水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阁内朱漆晕染已自然褪色,正如我内心的宁静。在这片宁静之中,我感受到自由和逍遥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逍遥阁的山水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纷扰尘世的厌弃和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逍遥阁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由世界,山水的静谧与拂面的清风使作者心境愉悦。逍遥阁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朱漆渐渐褪色,与作者内心的宁静相呼应。这里是作者远离城市喧嚣和纷扰的避风港,是他寻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精神家园。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逍遥阁的景象,通过对山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清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与朱漆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反思和对内心自省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宁静、自由和逍遥为主题,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对追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这首诗词中的逍遥阁象征了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呼应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心灵自由与安宁的理念。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融入自然的怀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心灵家园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反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地。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它以清新的意境和恬静的情感,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体悟。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风牵钓线袅长竿,短笠轻蓑细草间。春雨蒙蒙看不见,火烟埋却面前山。

水落舟横露浅沙,粉垣松桂古禅家。

马风得遇修仙举。不羡人间富贵。筑个环墙居住。且避风霜雨。灵光昼夜常修补。异日功成归去。得住蓬莱洞府。侍奉吾师父。

锦帆浩荡湿龙鸾,乐指三千粉泪寒。万里远行看日近,一人不杀见天宽。玉关屡沐军罗拜,金殿时蒙上问安。宴罢御香携满袖,醉归环佩月中看。

纷然击柱诸将,付之起蕝叔孙。向来常骂儒腐,今日方知帝尊。

君来别我还归去,君去重来定几时。此后相思无可寄,相思欲寄莫如诗。

前说人间无漏仙,後说世上无眼禅。衲子若全信佛语,生天定在灵运前。

横玉叫清宵,帘外月侵残烛。人在画楼高处,倚阑干几曲。穿云裂石韵悠扬,风细断还续。惊落小梅香粉,点一庭苔绿。

田园无力办难俱,有益犹堪学把锄。二者即今皆未具,教吾归去却如何。

不到庐山不是僧,斯言斯语亦何曾。珙今兴尽还归去,五老依前倚碧层。

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

于赫大神,总司元化。监我纯精,威光来下。延昌之贶,千亿凭藉。曾孙保之,丕平是迓。

春风九十日,一半已销磨。准拟看花少,依稀咏雪多。官车犹载炭,菢鹊不离窠。向此兴都尽,戴家谁复过。

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蓬莱殿后花如锦,紫阁阶前雪未销。

东方有铩禽,已喜羽翰插。重来金马门,莫忘黄白峡。黄牛无冬春,远水生鳞甲。今非昔日忧,贺酒特新压。

青荧鬼火动,不悟前山雨。昏径枭鸟鸣,独行毛发聚。桷叶枯缀林,风动疑有虎。低迷薄云开,心喜淡月吐。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入竹投窗细细添,两山琼玉称遐瞻。巧于夜半将新岁,每以风回蹴上帘。寒雀栖枝惊落屑,饥乌鸣食讶堆盐。正须度腊成三白,已觉西风势转严。

吟得秋风老,敲窗意转深。凭将林下事,为寄与知音。

登门四十九年多,细读公书百遍过。今岁摘抄靖州作,遁翁堪配不传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