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登楼何处不陈诗,况是秋高木落时。
极目但随归雁远,老怀犹作故乡悲。
毋宁觞咏须前辈,有底功名亦后期。
试问沈郎那得瘦,此心元不慕州麾。

作品评述

《秋怀》是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站在楼上,远眺秋景,心怀乡愁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楼何处不陈诗,
况是秋高木落时。
极目但随归雁远,
老怀犹作故乡悲。
毋宁觞咏须前辈,
有底功名亦后期。
试问沈郎那得瘦,
此心元不慕州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登上楼阁,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吟诗作赋的心情。尤其是在秋高气爽、树木凋零的时候,更加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目光追随着远去的候鸟,感叹岁月的无情流转,老年的心依然怀念着故乡的悲伤。虽然作者也有过取得功名的愿望,但他深知时机已经晚了。他向前辈们敬酒并吟咏,同时也向其他晚辈提问,沈郎如何能够瘦弱,这是因为他的心灵追求并不在追逐功名利禄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触景生情的方式,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示了虞俦对故乡乡愁的深沉思索。他站在楼上,眺望远方,一方面展示了他作为文人的风采,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外界的关注和思考。秋天是诗人们最喜欢的描写对象之一,它象征着丰收和凋零,给人以寂寥和思绪的启发。在这首诗中,秋高气爽,树木凋零,无形中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在老年人心中尤为浓烈。

诗中的候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投射,作者通过目送远去的候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候鸟象征着流动和迁徙,与人的命运和离别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凸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功名利禄的事物,但他并不追求这些,更重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富足。他向前辈们敬酒并吟咏,显示了他对前辈们的敬重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他提到沈郎,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内心世界的情怀。通过对秋景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虞俦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境界,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时光和追求的思考。

作者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传道零陵守,兹亭暂解装。分群同雁鹜,几日到潇湘。班竹思虞舜,赬萍忆楚王。殷勤吏部句,今亦诵无忘。

柔桑生中国,婀娜当阳春。下滋灵泉液,上承膏露津。美人望蚕月,倾筐竞明晨。荣盛方及时,采捋一何频。≥根不盈拱,何以御霜辰。复闻刍荛子,磨砺待为薪。冥观成感激,踯躅含酸辛。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已学渊明早赋归,东风吹醒梦中非。莺声睍睆来谈旧,牛背安闲胜策肥。时听樵歌时牧笛,间披道鼈间农衣。篇诗那可形容尽,何似忘言对夕晖。

代邸躬仁俭,汤孙世圣贤。谁云无二日,今恰见三天。甲观初寒夕,神光似昼然。前星那解老,何但八千年。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雪晴风作。松梢片片轻鸥落。玉楼天半褰珠箔。一笛梅花,吹裂冻云幕。去年小猎漓山脚。弓刀湿遍犹横槊。今年翻怕貂裘薄。寒似去年,人比去年觉。

归计万千都作罢,只有归心不羁马。青天大道出偏难,日夜长江思不舍。乾愁顽愁古所闻,今我此愁愁而哑。口不能言书不尽,万斛胸中时上下。恍疑鬼怪据肝肠,绝似城狐鼠藏社。鲠喉欲吐终未能,扪舌徒存何为者。一叹窃比渊明琴,弦上无声知趣寡。不平物犹得其鸣,独我忧心诗莫写。

岚重琴棋湿,风长枕簟寒。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何秘他杨重蜀苗,关西华胄固遥遥。大成殿老身先介,贝叶书成血未消。金马祥光开旧地,玉虹寒影卧新桥。伟翁有子全忠孝,行看珪璋荐盛朝。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

拂晓文书巳罢休,却披诗卷散闲愁。只惊两眼生光彩,日到东窗半角头。

尘劳一笑非,忽此坐多时。当谷寺如井,满山泉可池。林暄蝉噪早,沙冷笋生迟。又见老僧说,此中兰最奇。

南岳古般若,自来天下知。翠笼无价寺,光射有名诗。一水涌兽迹,五峰排凤仪。高僧引闲步,昼出夕阳归。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夏潦连秋涨,人家水半门。都抛破茅屋,移住小山村。聒聒笼鸡犬,累累带子孙。安居华屋者,应觉此身尊。

观音寺里泉经品,今日唯存玉乳名。定是年来无陆子,日香收入柳枝瓶。

前年元夕宴谯门,万朵红灯闹早春。谁谓今宵顿寥落,长天独拥一冰轮。

留得甘泉作霖雨,白云来往自无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