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示弟槱

读书经百卷,见影岂须惊。
中夜山精笑,寒灯草魅争。
脱冠神采足,掷樏眼光明。
面壁吾常事,庵题天耐名。

作品评述

《家园示弟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郑樵。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读书经百卷,见影岂须惊。
中夜山精笑,寒灯草魅争。
脱冠神采足,掷樏眼光明。
面壁吾常事,庵题天耐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家园中读书的情景。诗人翻阅了许多书籍,见到的影子也不会使他感到惊讶。在深夜里,山精们在山中嬉笑,而寒冷的灯火和草魅争相亮起。诗人摘下帽子,神采奕奕,眼睛明亮。他经常面对着墙壁读书,为庵宇题写诗句,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家园中读书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自得、专注学识的境界。读书使诗人充实了自己,让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变得深邃,对一些平凡的事物也能产生兴趣。诗中的山精、草魅等形象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幻化,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和对世间万物的好奇。诗人脱去帽子,神采奕奕,表现出他读书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习惯在面壁的环境中读书,这种专注和恒心使他在庵宇中留下了名字。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学问与修养。

作者介绍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高宗绍兴间多次献书,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九)。寻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钞所着《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枢密院编修,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同上书卷一九三)。次年病卒,年五十九(宋周必大《辛巳亲征录》)。着述繁富,所着《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郑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夹漈遗稿》爲底本。校以清初钞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刊《函海》本(简称函海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清臞骨相类诸生,黾勉寒窗守一经。用赋要窥司马室,学诗频过伯鱼庭。可怜亲发镜中白,莫负子衿身上青。五桂荫门家世事,寂寥天畔几回星。

黄金胜友惠然来,佳节相逢酒一杯。风味依依如旧日,只惊霜雪鬓边催。

冈原草木秀,溪谷云霞媚。君笔谁所传,独解吐和气。

门外清流系野船,白杨红槿短篱边。旱蝗千里秋田净,野秫萧萧八月天。

常爱谢公郡,幽期愿相从。果回青骢臆,共蹑玄仙踪。灵境若仿佛,烂柯思再逢。飞梁丹霞接,古局苍苔封。往想冥昧理,谁亲冰雪容。蕙楼耸空界,莲宇开中峰。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云窥香树沓,月见色天重。永夜寄岑寂,清言涤心胸。盛游千年后,书在岩中松。

野犊正忙梨晓雨,谷莺才出管东风。

三篙摇漾彩帆轻,胜赏宁辞远郡城。水满人如天上坐,波澄舟在镜中行。都无暑气侵衣袖,时有荷香入酒觥。野老岸前争拥看,知公威齐不喧惊。

远老陶翁好弟兄,虎溪庐阜久逢迎。何须更要经平子,清议从来贵士衡。

白社双林去,高轩二妙来。排门冲鸟雀,挥壁带尘埃。不惮除堂费,深愁载酒回。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

可人子陈子,乃祖定元龙。一寸悠悠梗,千章落落松。暗投初未择,狂吠竟谁容。坚垒自衔璧,饥师不足攻。

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

庆寿千龄远,敷仁万国通。登霄欣有路,捧日愧无功。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此地人难到,诸天事不同。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

燕子重来寻旧巢。

故人消息苦难真,终日吴天望楚云。黄鹄不知何处举,新莺应似此中闻。旧来饮量还能几,别后诗才转不群。勿遣长髯驰短札,数行千里赠殷勤。

客久归无计,家书懒再看。寄声花郑重,为报竹平安。诗酒吾能老,饥寒汝自宽。今年新酿熟,收拾钓鱼竿。

彭蠡春生万顷,光明相映棣华跗。鵷雏鸑鷟俱为凤,乳酪醍醐总是酥。归寿其亲来继踵,无求於世独知吾。青天一纸雁数字,南北虽殊意不殊。

万事峥嵘不自由,年来书信最绸缪。雁飞玉寒无多地,人望神都正倚楼。祗恐边风多浩荡,故令音驿每迟留。何如款段相随出,乡曲长为马少游。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三十年不识个一字,元来却是枚丁。

晚出荷公知,登门未觉迟。通班依汉橐,试郡守萧规。藻翰犹频寄,宫墙不再窥。新阡何处是,西望不胜悲。

江上秋涛喷玉岩,风锼月链白云缄。为君一叩无人境,要听洪钟出万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