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绝

野僧报我泉新白,此老居庵山更清。
雨涩故应须小住,云寒端未出相迎。

作品评述

《闻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绝》是宋代诗人毛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闻琳老想要进山,今天少雨,恐怕还未行动。
特此寄上一首绝句,希望能够表达我的心意。

诗意:
这首诗词是毛滂写给名叫琳老的朋友的。诗中,作者得知琳老有意进山,但天空下着雨,可能还未出发。于是,作者写下这首绝句,表达对琳老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琳老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琳老"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山"则可以理解为僧庵或者修行之地。诗的第一句"野僧报我泉新白",意味着僧人向作者报告山泉的水变得更清澈了,传递来好消息。第二句"此老居庵山更清",表达了琳老居住在僧庵山中的宁静与纯净。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天气状况,雨水稀少,云寒未散,暗示着琳老可能因为天候不佳而未能前往。最后,作者以一首绝句作为信札,表达了对琳老的关怀和祝福。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琳老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深厚。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宁静、清净的意境,与僧庵山的氛围相呼应。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传递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祝福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白日下平野,长风起层波。美人不可见,消息今如何。愁边草木歇,梦里关山多。惜哉岁云晏,回首鬓将皤。

返照重城暮色催,人家十万出楼台。江流湛湛洞庭去,山色青青衡岳来。佳处绿樽穷日饮,故园黄菊向谁开。人间此会论今古,醉听西风拂帽埃。

露下金盘湿星斗,池上乌啼千尺柳。秋题未写桐叶笺,春妆尚带桃花酒。十二帘开乞巧楼,小队金针穿好手。长生殿里记恩私,夜半牵衣挂楼后。

水长鸥初泛,山寒茗未芽。深林闻社鼓,落日照渔家。渡远呼船久,桥倾取路斜。客愁慵远眺,不是怯风沙。

舟人祷福祀灵君,我有狂言愿彻闻;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近日金銮直,亲于汉珥貂。内人传帝命,丞相让吾僚。浙郡悬旌远,长安谕日遥。因君蕊珠赠,还一梦烟霄。

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无春风。青丝结尾连钱骢,相从射猎北邙东。东鞭纵镝未云毕,青山围围载红日。云分电散无影迹,黄鸡示鸣已复出。

一灯清夜话,觉子颇真情。世已无前辈,方予畏后生。天涯共流落,岁晚独无成。桐下来春约,飞鸿望寄声。

三五年时折桂来,也曾班底戴花回。而今四十还流落,却被人呼老秀才。

忆家望云路,东去独依依。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遥羡书窗下,千峰出翠微。

一撮檀心,春来还对东君吐。莫随春去。我欲花间住。燕子衔泥,似向吾人诉。烦相语。九龄风度。流落今何处。

千里何妨命驾来,晤言未厌已西驰。子休重赋琼瑰赠,我亦懒歌亲戚离。好向清江论乐府,更从叶子说新诗。乐閒引纸五十尺,为篆离骚继李斯。

欲写明妃万里情,紫槽红拨夜丁丁。胡沙望尽汉宫远,月落天山闻一声。

春色饶君白发了,不妨倚绿偎红。翠鬟催唤出房栊。垂肩金缕窄,醮甲宝杯浓。睡起鸳鸯飞燕子,门前沙暖泥融。画楼人把玉西东。舞低花外月,唱澈柳边风。

忆醉君家倚翠屏。年年相喜鬓毛青。谁知缓步从天下,犹许清弹此地听。挥羽扇,写鹅经。使星何似老人星。几时一试薰风手,今日桐阴又满庭。

盗隔枝江远,人来蜀道稀。乱离非复昔,富贵不如归。戎马心何壮,家山愿莫违。阿圆从小慧,解叹白云飞。

欢谣千里庆古成,小队传呼略按行。雨足陈根重颖木,眼明多稼尽坻京。灵君禅悦屏燔炙,乐岁人和喧送迎。老守何功享成事,祗凭一念辑和平。

小小楼临短短墙,长春半架动红香。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

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别后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公子有奇节,岁寒心印松。千邱仍万壑,是中雅能容。晚来万事懒,独有诗不慵。诸郎富文采,笔端耸孤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