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西岩(即谢安东山也·)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作品评述

《游东西岩(即谢安东山也·)》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轼在东西岩(又称谢安东山)游玩的情景,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时代困境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人以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为借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宽广包容和对世事艰难的洞察。他感叹自己的心境与情感与时代不同步,担忧年轻一代难以理解自己的感受,使得高尚的兴趣逐渐消退。然而,他仍然带着一个飘忽不定的伴侣,来到东西岩山上。在那里,他摆脱了尘世的纷扰,与云雾和泉水相依为伴,抚玩着丝竹乐器,尽情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欢乐时光。然而,一旦他的事业有所成就,就会被人们的流言蜚语所牵制。他怀念慷慨豪放的桓野王(指谢安),以悲歌和清音弹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挽着胡须唤起泪水,才真正认识到谢安的才干和智慧。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焦虑,同时他也饱受疾病之苦。他悲痛地哭泣着走向西州门,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现在,只剩下古老的树木和蒙蒙的烟雾,作为他寂寞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游玩东西岩为背景,展示了苏轼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和感慨。诗中通过谢安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宽容和洞察、对世事艰难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与时代脱节的忧虑。在东西岩山上,诗人通过抚玩丝竹、享受云雾和泉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然而,诗人也明白一旦事业有成,就会面临流言蜚语的困扰,这增添了他内心的烦恼和无奈。诗人怀念桓野王,表达了对谢安豪迈风采的敬仰之情。他以悲歌和清音弹奏,以挽须起流涕的方式,表达了对谢安才干和智慧的赞叹。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同时他也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和辛酸。最后,诗人悲痛地哭泣着离开东西岩,不知道何时能够再次回来。最后的两句表达了他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只剩下古木和苍烟作为他孤独的陪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融合了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谢安的形象,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宽广和对世事的洞察,以及对自己与时代的矛盾和无奈的感受。他通过游玩东西岩、抚玩丝竹和享受自然景观的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事业成功后可能面临的困扰和诽谤,以及时间流逝和身体疾病带来的焦虑和痛苦。整首诗词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忧虑,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慨和思考,展示了他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第二百四十六卷

晓出城南日映光,水烟横堆树烟长。多闻政欲从君语,造请宁能遣我忙。胜可作亭摅意匠,醉因种竹试传方。规摹岂止衡山小,安得高歌题屋梁。

住近苏门有白云,闭关却扫道逾尊。相逢不语忽长啸,今日岂无人姓孙。

日磾断内讨,坐享七世荣。霍光徇所爱,两忘家与名。卓阔俱抗志,纤微独纡情。得夫万世视,长令壮夫惊。

仁君御宇,寰海谧清。运符武德,道协文明。九成式叙,百度惟成。金门积庆,玉叶传荣。

忆吾未冠赏年华,二十年间在咄嗟。今来羡汝看花岁,似汝追思昨日花。

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乞火黔薪突,繙经振隙尘。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

三军不动旗闪烁,老婆正是魔王脚。赵州无柄铁扫帚,扫荡烟尘空索索。

天云如烧人如炙,天地炉中更何适。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守羊真人聃之役,高吟招隐倚碧壁。紫气红烟鲜的的,涧茗园瓜麹尘色,骄冷奢凉合相忆。

郁郁带春阴,依依绕故林。何人化南裔,草木有仁心。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山居废墙垣,始成廊一曲。其外数折渠,尚待春泉绿。水边忌芜秽,花石当豫蓄。兰蕙此易求,盆盎生机促。植闻宜女手,根喜傍修竹。精思在一藩,鸡豚岂胜逐。匪独爱其生,洁性不可黩。幽芬被径开,朱栏亦不俗。

两崖古树千般色,一井寒泉数丈冰。欲问前朝戴居士,野烟秋色是丘陵。

不闻尔言久,因觉我言非。欲得尔之善,真期尔指归。

北出都门都,红尘污客襟。号蝉如有意,高柳自成阴。辙乱思良马,林幽慕逸禽。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

公为时生,才真是、禁中颇牧。擎天手、十年犹在,未应藏缩。说项无人堪叹息,瞻韩有意因恢复。用真儒、同建太平功,心相属。忠与孝,荣和辱。武昌柳,南湖竹。一箪瓢非欠,万钟非足。知命何曾怀喜愠,轻身岂为干名禄。看可汗生缚洗烟尘,机神速。

石龙不见形,石雨如散星。山下晴皎皎,山中阴泠泠。水飞林木杪,珠缀莓苔屏。畜异物皆别,当晨景欲暝。泉芳春气碧,松月寒色青。险力此独壮,猛兽亦不停。日暮且回去,浮心恨未宁。

步绕苍苔自咏诗,吟情惟有涧泉知。山猿忽地来偷果,攀断庭前乌桕枝。

结屋明经好,经明身欲修。平生仓廪实,不为稻粱谋。宦路门方盛,容台志已酬。莫言馀八袠,犹欠少迟留。

深闺乍冷鉴开箧,玉箸微微湿红颊。一阵霜风杀柳条,浓烟半夜成黄叶。垂垂白练明如雪,独下闲阶转凄切。只知抱杵捣秋砧,不觉高楼已无月。时闻寒雁声相唤,纱窗只有灯相伴。几展齐纨又懒裁,离肠恐逐金刀断。细想仪形执牙尺,回刀剪破澄江色。愁捻银针信手缝,惆怅无人试宽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