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晁说之的《南门》
拼音和注音
huò yán shàng huáng dì yǒu fú , běi mén bù kāi liú cuì y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皇帝:(名)封建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北门:北向的门。喻指北部边防要地。唐宋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指翰林学士。指唐代禁军的北衙。《诗.邶风》篇名。序谓'《北门》,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复姓。《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见《通志.氏族三》。
晁说之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原诗
今上元年九月初,正南门锁涩关枢。
城上日出三丈馀,城下戢戢人嗟吁。
最怜纵横荷菜夫,欲杀青茜成蔫烟。
驴驼啮膝聚不驱,群鸡孤鹅鸣相呼。
邈然不数半与猪,客子四散别门趋。
逐臣过焉问何如,知者不告色不舒。
或言上皇帝有符,北门不开留翠舆。
金人忽屯城北隅,方今明日达聪俱。
司门郎官上奏无,未几金人来坦涂。
城南铁骑柴奚车,焚荡辅郡陵别都。
衣冠南下满江湖,白头辞臣思献书。
洪范灾异信岂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