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君子
- 拼音èr sān jūn zǐ
- 注音ㄦˋ ㄙㄢ ㄐㄩㄣ ㄗㄧˇ
- 成语解释犹二三子。
-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 成语例子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唐·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诗
-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 近义词
- 反义词
词语解释
- 犹二三子。
网络解释
- 二三君子
- 二三君子,成语,指犹二三子。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二三君子”单字解释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表示多数或多次:~思。~缄其口。 3.姓。...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 2.序数:一穷~白。 3.两样:不~价。...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敬辞。称对方:汪~。诸~。...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