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

太乙宫前戎马乡,思成门外野蒿场。
山中一瓣心香在,独遣孤臣病著床。

作品评述

《十月二十日》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这首诗以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景象,表达了孤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寂寞生活的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乙宫前戎马乡,
思成门外野蒿场。
山中一瓣心香在,
独遣孤臣病著床。

诗意与赏析:
《十月二十日》通过具象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场景。太乙宫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戎马乡则暗示着军事之地,两者相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思成门外的野蒿场则展现了一片贫瘠、荒凉的景象。

诗中的"山中一瓣心香在"是一句极富诗意的表达。心香指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犹如一瓣散发着香气的花朵,寓意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这句诗意味深长,暗示着即使身处困境,作者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祈愿。

最后两句"独遣孤臣病著床"直接表达了孤臣的苦闷和病态。孤臣代表了无法实现抱负的忠臣,他们独自一人默默承受着心灵的痛苦,无法摆脱困境的束缚,病态的状态映衬出了他们内心的痛楚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孤臣心境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困境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孤独与困境的深刻思索,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推荐

寒女不自知,嫁为公子妻。亲情未识面,明日便东西。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但得见君面,不辞插荆钗。

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

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夫人高节称其家,凛凛寒松映修竹。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岂惟家室宜寿母,实与朝廷生异人。忘躯殉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不烦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诵诗相挽真区区,墓碑千字多遗余。他年太史取家传,知有班昭续汉书。

河源来自昆仓西,滔天沃日无津涯,櫂夫渔子不敢窥。公欲径渡公诚痴,痴公溺死如何为。竟委骨肉於蛟螭,徒使万古箜篌悲。

乐府水调歌头,以答雅意一峰华不注,东望雨冥冥。黄云画角,回首客舍又幽并。喜按西来佳耗,闻道东山未老,双鬓为谁青。经济有公论,且莫叹飘零。杏花吟,山色句,尽称停。平生风味不浅,聊尔写襟灵。步冷东垣秋水,坐对汾亭夜月,两地若为情。合作碧箫曲,留待醉时听。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吾家嗣儒业,奕世盛冠裳。桂籍冠伦辈,天下知声光。有才无其命,不得步玉堂。余亦好古者,诗礼承馀芳。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垂衣遇圣主,射策遭时昌。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棘寺陪法吏,奉使安殊方。薄才难变俗,贱节惟勤王。务简忽兴念,不觉心徬徨。慈亲违万里,瘴雨

天骥何年往,龙泓此地存。空馀曳练色,莫辨褭蹄痕。赴海妨苔甃,涵虚碍竹轩。会当逢禹凿,始可见鸿源。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驽骥同一輈,迟速能几里。当其被问时,举策数耳耳。驰骋心独存,压抑头不起。空传八骏名,未遇穆天子。

常见高人说,犹来不偶然。致身同槁木,话道出忘诠。长啸仙钟外,眠楂海月边。倘修阴姹姹,一望寄余焉。

池馆春方谢,连朝雨似烟。乱荷藏睡鹭,繁木集嘶蝉。地僻观书乐,心清得句玄。野僧时过我,携手弄云泉。

村迥客来少,山寒春到迟。修塘留野水,插槿补疏篱。旁舍閒相过,幽人旧有期。出门看远烧,拄杖立多时。

亲采匡庐瀑布西,层崖悬壁更安梯。携行三十年吟伴,未有诗人□□□。

睆箦绵疴革,中楹奠梦还。蕝仪犹在野,书副即藏山。友酹生刍洁,君恩刻印颁。一朝交臂失,宁复易睎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

雪涨前溪水,啼声已绕滩。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闻君亦多感,何处倚阑干。

竹篦付了复何为,佛祖当头劈面挥。尺水便能翻逆浪,侭教人荐截流机。

我与兹山是故人,十年相别意弥真。如何咫尺迷风雨,刚道情亲却不亲。

屈原庙外千株碧,高帝祠前万叶红。楚尾吴头风景在,片帆不复更西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