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

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
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
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
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
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
谁言击磬声,不及南薰音。

作品评述

诗词:《杂诗(二首)》

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
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
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
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
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
谁言击磬声,不及南薰音。

中文译文:
一朵朵浮云升起在山野之间,阴云密布,遮蔽了阳光。
回旋盘旋在太虚之间,薄薄一层云即刻变成了雨水。
飘风吹散了雨水,痕迹消失不可追寻。
伟大而有才德的士人啊,他们的心胸广阔如大海,包容万物。
遭遇时势的变迁,他们能适应卷舒自如,而不会失去原因。
有谁能说敲击的磬声,比不上南方微风的音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由明代朱纯所作,是一首描写云和风的诗词。诗人以浮云和飘风为象征,表达了士人的志向和品质。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浓密的云层遮蔽了阳光,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随后的两句写出云层变成了雨水,形容了云的具体表现。接着,诗人描述风将雨水吹散,痕迹消失不见,暗示了事物的变幻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赞美了有才德的士人,他们的心胸广博,能够包容众多事物。无论遭遇时势的变迁,他们都能适应环境,不会失去行动的原因。最后一句以南方微风的音乐来比喻士人的才德,认为敲击的磬声都比不上南方微风的动听音乐。

整首诗词通过云和风的描写,表达了士人的胸怀和品质,以及对士人的赞美。诗词展现了士人应对变幻时势的能力和广博的胸怀,以及他们的高尚情操。同时,通过对云、风和音乐的比喻,诗人赋予了诗词一种美感和音乐性,使整首诗词具有了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词推荐

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睡美精神足,心空忿欲轻。读书无定课,饮酒不成酲。日日东轩坐,时时北渚行。最奇乌桕下,侧帽听秋莺。

胆医颜母疾,藤疗解亲风。忽不见童子,俄然失老公。

三弄晓、云黯天低。攀六引、转悲凄。俭慈孝哲锺天性,深仁厚泽遍群黎。东西南北傒商霓。功甫就、别宸闺。臣民千古恨,几时羽卫带潮归。

公来只谒自周行,脚踏稽山意远翔。叠嶂排云烟杳霭,半天得月夜凄凉。无言可状湖山好,有客来时绵绣张。底事东吴声价重,螭头椽笔冠文场。

野花红白倚岩开,只可临风自一杯。谨莫放教公子见,恐携窈窕入笼来。

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算小行年。

轻薄纷纷覆手空,两家交契百年中。要折青兰为远赠,同心更助服之衷。

如馆如城几艳丛,拒霜不觉老西风。曼卿人见骑驴去,丁度仙游按辔空。惆怅二公皆死谶,浅深十里尚秋红。且图席地看花醉,肯羡豪家绣褥工。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昔年同向腊中回。曾绕栏干折早梅。今日独来攀旧树,风翻黄叶下苍苔。

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眼挂骇傍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

此腹元空洞。少年时、诸公过矣,上天吹送。老大被他禁害杀,身与浮名孰重。这鼓笛、休休拈弄。彩笔掷还残锦去用江淹鲍昭事,愿今生、来世无妖梦。且饭犊,莫吞凤。新来喑哑如翁仲。羡王郎、骖鸾缥缈,玉箫吹动。应笑夔州村里女,灸面生愁进奉。要绝代、倾城安用。今古何人知此

固有楼堪倚,能无酒可倾。岭云春沮洳,江月夜晴明。鱼乱书何托,猿哀梦易惊。旧居连上苑,时节正迁莺。

古寺萧萧愁思浓,槛荷高下望秋风。一尘不到真幽处,万象都含清景中。但见溪光来远近,略无云气碍虚空。谁知刺史标名意,一片灵台事事通。

早从偏门入,暮从南堰归。鲍郎山前路,空翠浮烟霏。秋令忽已深,病骨频添衣。向来慕功名,常恐斯心违。乃今知其难,崦嵫迫残晖。伯鸾与幼安,尚友或庶几。到家亦既夕,青灯耿窗扉,且复取书读,父子穷相依。

长寿寺石壁,卢公一首诗。渴读即不渴,饥读即不饥。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海神知贵不知价,留向人间光照夜。

经年不见意弥亲,来惬相思洗吏尘。陋邑苦难留上客,好山终是恋高人。同看腊底梅筠月,便想云间笋蕨春。此去书堂能几驿,诗筒莫惮往来频。

朴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松不直,棘不曲,谁笑卞和三献玉。经天纬地太无端,迈古超今亦轻触。靡羁束,何必云,素范还还,真规复复。旃檀叶落香风清,千里万里长相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